李晓玲
江西省资溪县高阜中心小学,335302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各学科创新教学模式及提高学生学科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小学生数学学习特点,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及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明显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教育体制中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因此老师要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视。学习是人的一种行为体现,绝大多数情况下人的行为动作受人的思维控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老师要逐渐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视,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教学目标,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使数学问题变得直观、简单。这样,将能有效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性思维、抽象思维还相对较弱,通过数学思维的运用,学生的思维会逐步从以形象思维为主,发展到以逻辑、抽象为主的思维形式。这对于学生的思维结构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也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夯实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强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2.1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创新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在传统的教学中,受技术所限,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黑板教学和口头讲解去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增加了其数学学习难度,也难以提高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得以在各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为各学科教学创造了便捷的条件。借助多媒体,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进行动画展示,也可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完成高质量的课前预习、课中随练及课后复习,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动态化、立体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如,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中,关于长方形概念及认知,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对长方形整个形成过程进行动态展示;还可以突出长方形概念要点,形成学生对图形的总体印象;也可连续呈现长方形形成、发生以及发展过程,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顺利自主完成概念的推测与归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在呈现过程中强化学生对长方形概念中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要点等内容有深入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得以将复杂的概念解析为形象直观的信息,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调动思维、归纳总结、理解概念,帮助学生有效快速地掌握知识点。
2.2促进学生认知数学内涵,培养学生数学思想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思维启蒙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教师需要制定优质的教学目标,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深入数学内涵,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将数学思想进行分类,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方法指导,逐步提高学生提炼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准确地解决各种数学难点、疑点问题。首先,教师应整合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促进教学内容与思想方法的有机融合,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在演绎和推理数学知识时,简化读题和解题过程。例如,教师在教《简易方程》时,可以利用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认知方程的意义。通过在例题讲解中全方位地渗透方程思想,不断培育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验证和推理方程知识。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不断锤炼学生的数学能力,指导学生找到解题的简便方法。
2.3通过数学习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出现大量的习题,尤其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求很高。这时教师既要重视课本知识的讲解,也要同时以练习题为导向。只有通过大量习题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利用这些数学习题也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的养成,而且有利于提升创造力。对于数学题中经常出错的地方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让做对的同学给做错的同学进行讲解,然后教师总结经验和方法。比如,在“比例”这一章中不少学生在刚学时就会经常犯错。例如4/5=X/10这样的习题学生经常分不清谁是除数谁是被除数,因此经常算反。对于这种经常出错的习题教师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在讲解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是告诉学生这道题目的答案是多少,而应该进一步总结这类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比如可以将比例问题转化成分数问题等。在学习小学高年级数学时有些题目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只是通过大量习题的练习而不总结经验与方法,也不去和老师进行互动,不利于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在讲解练习题时穿插数学思想的传授,这样学生在遇到类似的习题时就会懂得举一反三。
2.4尝试逆向思维,系统构建知识框架
从数学知识的生成逻辑来看,数学是严密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但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都容易记不住数学知识,其原因就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和系统,课后也未能及时进行巩固,导致知识结构不完善。小学数学教师可尝试应用逆向思维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进行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形成新旧知识有机链接,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知识桥梁与框架。如学习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时,就可创建购物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逆向思考,从已知的物品的总价和数量去推导单价,这样将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已变得十分重要。由于数学是一门自然基础学科,其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内涵。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功底,教师必须要迎合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方法,从而给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环境,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维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7(10):102-103.
[2]李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7(28):113.
[3]刚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7(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