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零阅读”的尴尬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李伟伟
[导读] 当我们提及阅读,一般人都会直接将阅读等同于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而忽视了数学学科中的阅读必要性
        李伟伟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纯化镇中学  山东滨州 256507 )
        摘要:当我们提及阅读,一般人都会直接将阅读等同于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而忽视了数学学科中的阅读必要性。但是,阅读本身并不应该被限制于某一单一学科,而是学科相通的学习渠道,在每一门学科中都深入应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阅读启导就是如此。因此,我们只需根据现实的数学教学阅读问题提出适宜的教学革新措施,让学生摆脱数学“零阅读”尴尬即可助力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零阅读;策略
前言:
        数学在更多时候是一门逻辑学科,但其实也是一门语言学科。只有学生能够将数学理论中的抽象语言表达转换为具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就取得明显的质量提升。因此,数学教师要想让初中时期的数学教学阅读神佑奇效,就需要结合数学学科的本质特点,将阅读与数学相互结合,以此完成数学阅读启导的策略,帮助学生通过数学语言理解,走出“零阅读”尴尬学习困境。
一、初中数学走出“零阅读”尴尬应具备的数学阅读特点
(一)数学语言的抽象性与内涵丰富性
        初中时期的大部分学生都好动、不服管且自制力差,因此,在文字表达相对枯燥的数学学科中引导学生深层阅读,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稍显困难。数学教师必须从数学学科自身的语言表达简洁性入手,将数学文化的内涵转换为具象的、有趣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亦或是实物符号联想等,让学生对于数学阅读有一个基础理解,然后根据符号化的丰富信息将数学语言内涵转化阅读,以此实现数学阅读的抽象性、独特性。这样一来,当教师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表达语言时。学生也可以顺应自身的阅读理解将数学知识拆解、消化。
(二)数学逻辑的严密性与思维严谨性
        在初中时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想让班级学生有效的完成数学阅读,就需要在阅读启导的过程中,通过数学教材的数学知识归纳、整理,让数学阅读的渗透更加严谨、清晰,与教材框架相互映衬。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数学的过程中,才可以意识到数学知识的有序性、严密性,对于数学答案的唯一性等特性有精确认知,并且,能够通过数学学习,搭建自属的阅读逻辑。毕竟,数学知识的全面理解不仅需要学生拥有基本的阅读意识,还需要学生能拥有明确的逻辑思维,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自主理解、分析、联想、记忆。
(三)数学阅读的细致性与读写结合性
        提及数学阅读,最常出现的一个词汇就是“数学符号”,初中时期的数学教学更是与数学符号紧密相关,逐步深入。因此,在初中数学的阅读启导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符号”的阅读与理解来深化学生的数学整体阅读效果,将数学语言的逻辑化、抽象性等特征都与基本数学符号紧密连接,让数学阅读不再是简单的“费脑子”形容,而是可以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阅读,而形成独树一帜的阅读形式,不想语文阅读可以只提取关键情节,事件大方向不变、不受影响即可,而是由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其中,认真仔细的将需阅读内容清晰梳理,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随读随写,实现读与写的同步结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持续性耐心贯彻。
二、助力初中数学走出阅读教学“零阅读”尴尬的具体策略
(一)让数学彰显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将数学视作一门语言性学科来进行阅读教导,首先,数学教师需要意识到数学阅读启导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深层工程。然后,数学教师再从数学学科的本身特点入手,让数学阅读的符号化、逻辑化、严密化特征等在阅读启导的过程中灵活呈现。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阅读才可以做到边读边思。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导“图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时,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画图,将思维中的抽象想象转化为现实的下笔作图。这样,学生通过亲手的画、折、观察、想象过渡等消化知识就不只依托于数学教师的讲授,还可以与自身的阅读、操作等直接相关。


(二)构建合理的教学阅读模式,提升学生阅读认识
1.课前略读
        为了有效的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构建一个合理的数学阅读教学模式,于学习新知之前,为学生安排课前略读环节,让学生大致的将章节性知识点全部浏览,达到一个大意了解的阅读程度。这样,数学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学时,不仅可以合理的导出提问互动检验并深化学生的粗略阅读效果,还可以有主有次的让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点有概貌掌握,让学生自行将自己的阅读理解与教师教导的阅读内化进行对比、归纳。如:“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章的预习阅读,数学教师让学生通读,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思维合理引入深处。
2.课中解读
        “解读”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因此,在这一阶段的阅读启导中,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的性质、公式、定义、解题思路等的内湖阅读与教学的重难点内容紧密连接,在学生理解严谨知识点的过程,巧点拨、引深思,恰到好处的启导开发,让学生真正意义的读通教材,读懂知识。例如:在“整式的加减”一课,数学教师可以结合例题练习导出数学深层阅读,引导学生结合例题“0.5x4-m与6xmy3的次数相同,求m的值?”自然的消化相关知识点,并在消化、阅读的过程中,数学教师结合例题引导学生慢速阅读,让学生细心的研读相关文字理论。
3.复读加拓读
        在数学学科中注重阅读引导,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层理解数学知识,拓展数学学习空间。因此,在初中时期的数学阅读启导中,即使的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阅读,数学教师也需要从自身做起,带领学生静心巩固,切忌自我膨胀,认为已学习知识的阅读就无需再次推敲、思索。而是恰当的反复品位,对比思考,让自己的阅读学习成效稳健,最终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拓展思维。让数学学习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可以自主自发的与生活实际连接,与研究课题相关。例如:对“实数”展开复习时,数学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判断题“1的立方根是±1是否正确?”深入思考。
(三)通过阅读加强学生的数学逻辑,引导学生深刻记忆
        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不停断过程,在初中时期的数学教学中深化阅读启导,不仅需要数学教师通过阅读强化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逻辑,还需要学生自身可以从自我解析视角进行数学阅读的个人探求延展,以此实现数学知识消化的深层记忆与全面记忆,打好根基性理解基石。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阅读启导中,数学教师最需要的是在教学阅读拆解中引导学生从体系化思维中提取逻辑层次的关键信息,举一反三。从基础的概念理解一点一点的向习题解答、解题反思有效过渡,明确自身阅读目的,产生合理的阅读动力。
(四)巧用教学“错误”资源,深化学生的阅读感知
        在数学阅读中巧用“错误”资源,即数学教师将学生易错、高错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视作阅读启导的最主要教学资源加以利用。这样,数学教师不仅把握住了学生的“错误”关键点,还可以借助明确出现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静心反思,一步一步的将自身的错误进行重验,引起学生的检验阅读重视。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巩固,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建立错题笔记,让学生养成错题整理的书写好习惯,然后结合学生的错误进行专门性复习,让数学学科的阅读形式灵活、生动。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时期的数学教学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深化阅读启导时,首先从自身认知方面进行数学阅读教育功能的深切认知,将阅读纳入到整体的数学教学体系。然后在细化的基础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作业、公式、联想等展开阅读,帮助学生构建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1]柏黎平.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60.
[2]汪灵枝,周柳波,龙世海.STEAM教育提升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初探——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5):118-120+124.
[3]何莉.谈如何灵活运用“阅读材料”优化数学课堂效率[J].才智,2019(27):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