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浩
云南省泸西县泸源普通高级中学
摘要:作业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业既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又是学生上课效果的一种体现。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掌握学习方法和体会数学思维,还可以减少学生的数学作业负担,让学生数学学习变得轻松高效。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能够高效、轻松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中生;作业设计
学生的作业布置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并让学生记忆和延伸,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程度。在高中数学中,作业的作用更加明显。教师布置作业质量的高低关系着学生能否将本章知识理解、掌握、深化以及以后重现学生能否快速想起。作业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需要老师真正发挥出作业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从面对全班学生,作业设计具有层次性、贴近生活,设计实践作业和作业设计应该注重质,注意量展开探讨。
一、作业设计具有层次性
每位学生面对同一个知识点,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些学生能够快速地吸收新的知识,但有些学生吸收较慢,所以,教师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层次不布置作业,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1】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要做难题来提升自己,也不是所有学生做简单题来应付作业,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定位,只有做到真正对自己有效的作业,才能发挥作业的价值。一份好的作业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数学。
比如,“对数运算”这一章节,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对数运算时认为对数运算变化多,思维逆向,难度大。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很快地学会对数运算,但本章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对数运算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体会对数运算的降级特征;(2)经历换底公式的形成过程,理解换底公式,体会换底公式在对数求值中的作用;(3)可以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换底公式解决问题,发展数学运算核心素养。作业设计根据学生的吸收情况和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等级一:简单地指对互换,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指数和对数的联系,等级二:对数的简单运算,让学生熟悉对数运算,等级三:带有换底公式的对数计算,这一等级有一部分的题目对技巧性要求较高,适合掌握度高的学生提升自己,也可以让中等学生熟悉题目。这种具有层次性的作业,可以完美的切合因材施教的观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作业设计具有实践性
在新课标下,突出的要求是知识回归生活,数学知识也是从人们生活总结出来的,数学也是源自于生活。
教师则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与生活贴近的实践作业,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从生活中学习数学。【2】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解决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自于生活。数学也是属于实践学课,有效的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和数学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较大帮助。
比如,“古典概型”这一章,“古典概型”教学目标是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并能计算有关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较为抽象,所以很多学生可能只是知道古典概型的公式,但是对于这个概型的内容不是很了解,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大量的投硬币或者掷骰子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古典概型的实验过程,并计算出相应的概率,让学生充分理解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有限性和等可能性。有趣的实践作业可以提升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的热爱。
三、作业设计注重适当性
很多老师认为量变一定能引起质变,所以就会安排很多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其实这大量的作业中,有很多对很多学生都是无用的题目,让这些学生完成,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这就是典型的量多质差,对学生的提高微乎其微。数学作业应该将就质,作业的内容应该紧贴课堂内容,精心策划,体现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并且还需要紧贴高考。让教师能够从作业中得到学生的反馈。
比如,“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章目的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类型数列的前n项和。由于数列有很多形式,比如:简单的等差,等比,较难的等差+等比和等差*等比等等数列,简单的数列学生可以记公式,但是较难的数列就没有通用的公式,就需要学生掌握求求和通项公式的方法。很多老师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让学生大量的训练,做大量的题目,通过手上大量的练习,在大脑里形成记忆。这种方法是不太提倡的,针对这种无明显规律的数学问题,教师应该对此作出相应的总结,针对每一种数列,都有自己独特的球球和公式的方法,让学生每一种方法都做一道例题,让学生参透例题,印在自己的脑子里,这不仅让学生负担减轻,还能提升效率。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作业通过面对全班学生,作业设计具有层次性、贴近生活,设计实践作业和作业设计应该注重质,注意量三个方面进行设计,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还能为老师有效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的课堂准备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燕春.谈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6:116.
【2】才让措.浅谈高中数学作业设计[J].《新课程学习》,2015:14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