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艳
(泸州师范附属小学校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数学文化渗透的方式开展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在实际的教学工作组织落实过程中丰富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例如,借助数学历史展示数学知识与原理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学科魅力。并依此养成良好习惯,还可在日常生活活动开展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还要增加教学实践比重,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数学文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之处。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文化;小学生;核心素养
引言
多种多样的元素构成的丰富有趣的数学文化,这些元素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思维、数学观点以及数学方法等。与此同时,数学知识本身就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推导过程的枯燥无味而产生厌学的心理,为了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抵制情绪,教师应从数学文化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数学知识学习欲。
1借助数学历史,展示探究过程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不仅知识原理蕴涵丰富,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关联也较为紧密,是无数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演算推导得到的。甚至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却贯穿了一位数学家的整个人生。因此,教师落实数学教育工作时,应注意联系实际通过构建数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对相关数学公式或原理进行探究,保证学生对相关知识与公式进行深入理解。与此同时,在这个积极探索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获取知识。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圆》部分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圆的面积、半径、直径、周长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记忆,教师首先可以从圆周率的学习入手,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圆周率的发展历史。比如让学生了解到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已经发现圆周率,同时将圆周率的数值已经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七位,这对于数学知识的发展来说,功不可没,尤其那个并没有计算机和先进的设备的年代。因此,还能够将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的后七位,可见那个时期的数学家知识多么渊博。创造的力量。所以学生在学习此部分知识点时,不仅要记住圆周率的数值,还要学会灵活运用。与此同时,也要学习数学家的探究精神。
这种在教学过程中插入数学家小故事的方式不仅让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一路的发展非常艰辛不易。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努力认真地学习知识点,不辜负前仆后继的数学家在数学领域中的艰苦探究。尤其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较为抽象,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插入更多的数学家小故事,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强的亲切感,例如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暅,在探究球体积问题时由于过于专注,引发了一连串的有趣事件,如听不到友人呼唤,听不见天上的雷声等。
2结合生活实际,激发数学魅力
数学学科中的很多知识点都可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其身影与足迹。与此同时,开设数学科目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强的逻辑性思维以及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知识的魅力得到有效激发。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辅工具,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各种各样的图形。
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对这些图形进行平移、旋转,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图形在进行平移、旋转以及轴对称时图形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与此同时,不同的变换形式到底有哪些差异?与此同时,对称图形除了轴对称图形,还有中心对称图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知识点相近,而出现混淆的情况,但是配合多媒体教辅工具,采用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示图形,能够让学生将这些易混淆的知识点有效区别开来。同时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并学会在后续的题目解析过程中灵活运用。例如,中国的天安门、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或是生活中常见的蜻蜓、飞机、蜜蜂等,全部都是轴对称图形。而中心对称图形则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图形,如矩形、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等。
与此同时,教师结合生活实际物品或图形对这些图形的定义进行有效分析,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用心感受这些图片所遵循的定律以及具备的特点。这也让学生开始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类场景以及各种生活物品,学会发现图形的相关规律。例如,生活中都有哪些图形属于轴对称图形?哪些图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与此同时,如果在轴对称图形上,进行相应的细节修改,是否可以将其变成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分别有哪些独特的特点?赋予这些图形独特的韵味与美,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种让学生掌握规律与定义,进而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不仅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强烈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还可保证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除了具备逻辑美之外,还具备其他的艺术美感,但是这都需要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3增加实践比重,渗透数学文化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伴随时代的发展,都会形成具有独特特点的文化。因此数学这门学科也不例外,在学科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数学文化,丰富且有趣。如果可以让学生学会去创造与发现,就可以在数学文化之旅中拥有更多收获。例如,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强的探究欲望,并养成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采用书写数学日记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体会记录下来,也可以写出自己在开展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时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数学现象或原理。而后,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书写的趣味性数学文章进行阅读,让数学知识拥有更强烈的神秘感,吸引更多的学生爱上学习数学,不再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统计》部分的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利用统计方法制作一些有趣的统计表。例如统计班级每个学生文具盒中到底有多少支笔?而这些笔中又有多少支铅笔、多少支钢笔以及多少支圆珠笔。或是学校在举办运动会时,由学生来统计班级中参加速跑项目的学生有几个?有多少学生参加跳高比赛?接力跑项目有几个学生。接力跑项目有几个学生。是多少?通过统计,学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结论,如相比于女生,男生更喜欢参加田径类项目,因为田径类项目的男生报名人数更多。这些生动有趣的数量统计表格制作不仅可以让学生会用统计的方法来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在规律的总结中学会给事件结果与倾向下定义,感受知识的奇妙与强大。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使数学课堂更加丰富,让学生在收获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积极提高数学素养。更加灵活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灵活运用相关数学知识与原理,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 杨成勇.文以载道 化以育人——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探究[J]. 教育界. 2020(48)
[2] 张丽丽.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学周刊. 2020(32)
[3] 黄志燕.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J].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19(03)
[4] 程珺.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7)
作者简介:
何春艳(1980年4月—),女,汉族,四川泸州市人,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泸州师范附属小学校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