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江梅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前卫镇前卫中学,云南 玉溪 652600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并在数学课堂上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在初中数学实施作业分层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需立足学生学习实际,利用幸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并在教学当中逐步“摸索”出一条高效的作业分层策略之路,从而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并逐步引领学生递进式学习,树立学生数学学习信心,令学生今后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学有所获,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初中数学实施作业分层的有效措施提出自己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有效措施
新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以生为本”。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或布置作业之时,打造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有勇气自主面对数学学习,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作业分层的实施,有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有助于教师逐步打造出一体化的操作模式,即集设计、批改、纠错、评价以及反馈和检测于一体,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减负之效。那么,具体该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实施作业分层呢?
一、农村初中数学实施作业分层的必要性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诸多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个人接受能力和他们的个性差异,以至于在布置作业之时出现一些问题,如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形式相对单调,且作业学习的内容比较陈旧,作业的布置往往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这些题型满足不了当前学生的个人需求;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而忽略对作业的精心设计,导致教师在布置作业方面直接实施“一刀切”“齐步走”的规则,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课下时间完成相同作业任务,却不能达到同一个学习目标,长此以往,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业分层在初中数学中的实施,是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的基础上开展的,它能够有效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令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当中,积极进行数学探究,让班级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树立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够依据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数学作业情况发现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问题,以便在今后教学中及时调整相应策略,为精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供有力科学依据,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在初中数学中实施作业分层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初中数学教师予以重视。
二、农村初中数学实施作业分层的措施分析
(一)作业分层第一步——学生分层
教师布置数学作业面对的是整个班级或好几个班级的学生,这个大的群体当中涵盖了诸多个性不同、学习能力和基础不同、学习潜力不同的个体(学生),教师若想实现有效作业分层,助力“以人为本”在作业布置方面“落地”,就必须立足学生实际去考虑,设计极具个性化、人性化以及发展化的分层作业,保证各个层次的不同学生都能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尤其是面对农村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差的相对较多,面对这样的实况,教师在作业分层之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群体,切不能因为班级学生成绩差就不实施作业分层,“一刀切”式的方式早已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发展。为转变这样的情况,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分层,确保作业分层能够顺利实施。首先,数学教师需要提前“摸底”,班级各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数学小测成绩、数学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习潜力以及期中期末考试等进行综合整理与分析,将学生分为A(数学学习能力好)、B(数学学习能力中等)、C(数学学习能力较差)三个层次,可以分别给各个层次命名为“风生水起”“攀登云梯”“蛟龙潜底”, 以方便今后的管理与引导。
学生分层之后,教师布置作业之时,考虑的不是考试要考什么、教师要教什么或者是要求学生做什么,而是需要从学生实际考虑,每个层次学生接受、运用新知识的能力程度是几何?各个层次学生的能力范畴是多少?在他们能力范畴内又能解决多少“分内”和“分外”的数学问题?阻挡每个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问题在哪里等等,这就涉及到了作业布置的人性化问题。
比如,班级中小萌数学成绩比较差,上课对她来讲犹如“听天书”一般,通过研究发展,小萌的理解能力比较弱,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其计算能力还可以;班级中另外一个女生——小华平时学习成绩还算稳定,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好,但是涉及到“函数”问题就发愁。学生的能力不同,因此,在布置作业之时,教师不能够按照统一题型、统一题量进行布置,对于小萌这类能力欠缺的孩子,教师需要着重建设他们的心理,在布置作业方面暂时以计算题型为主,提点他们仔细审题,加强计算,保证正确率,树立他们的信心,逐步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然后在缓而图之;针对小华这类某方面知识学习的不太踏实的学生来讲,教师在布置作业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练习活动,同时深入了解学生出问题所在,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做比较系统的练习,构建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体系,以保证学生今后再遇到这类题型之时不至于“晕头”。
(二)作业分层第二步——目标分层
不同学生应当有不同的目标进行引导。每个层次的学生的作业目标不同,因此,教师在作业分层上设计的题型不同,内容不同,以便兼顾每个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促使学生得到相应发展。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设置作业目标之时,需要A层“风生水起”队的学生有创新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该层次学生的创新性数学思维;B层次“攀登云梯”队学生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建设,并有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作业中的数学问题;C层次“蛟龙潜底”队学生需要牢固掌握数学教材上的知识点,并能够运用相应的数学定理、公式等解决一些常见的数学作业问题。
除此之外,教师值得注意的是,作业分层需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所以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注重作业个性化的设置,让学生拥有一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由教师预留大的作业方向和目标,学生决定什么样的题型,这样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远比教师给学生具体留什么作业效果要好得多。
比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时,笔者布置了这样几个作业,如:
1.学完这节课,请你写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2.请你编写一道以 x=﹣3 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
Y=1
3.把下列二元一次方程化为y=kx+m x=qy+b的形式。
(1)x+y=﹣2(2)2 x+3y=4(3)x-y=3(4)x+2y=4(5)x-5y=0
布置这样的作业,笔者给学生预留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参与了作业的留置活动,即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这样的题型,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的问题不同,且能够符合他们的水准,有效发挥作业分层的功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利用学生的差异设计相应的作业引导他们高效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研究[J]. 詹巧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12)
[2]基于分层教学下的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J].刘桐汐.教育现代化.2018(44)
[3]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J].王云海.中华少年. 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