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萍 杨茜茜 李培培
潍坊市坊子区坊子工业发展区实验学校 山东省潍坊市 261200
摘要:小学校园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且小学数学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们逻辑思维,提升学生们的应变技能,数学在小学教学中不仅是基础学习科目,同时也是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教学思想和授课方式对学生们今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革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有效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在小学数学班级授课中,可以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促进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应用
引言
现阶段,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简单的讲解运算法则和运算概念,不重视知识点背后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引导,致使学生只是纯粹的解题,而不会在解题的过程中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为使这一状况得以改善,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练习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对数学思想进行更加深刻的感悟,使数学活动经验得到不断累积。
1数形结合设定教学情境,展开数学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年龄偏小,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无法快速地根据教材内容重点知识点了解其中的内容,时间一长,势必打击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针对这种教学情况,应该及时采取相应教学措施,并且优化教学内容和手段,在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班级教学中使用图形,解决数学问题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学方式,且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图形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利用图形解决分析问题,可以将乏味枯燥的数量关系变得更加直观生动。以“认识百分数”为教学案例,老师在授课中可以为学生们设定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们喜欢篮球运动吗?大家平时喜欢看篮球赛吗?大家能说出几个篮球明星吗?在此期间老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图片让学生们观看,学生们看看老师手中拿的照片,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姚明。”老师紧接着抛出下一个问题,老师手中有一张表格,是姚明在NBA比赛中的数据统计单,其中前两个赛季的罚球率高达81%,并将带有百分数的图片高举给学生们观看,进而引进新知识点“百分数”,在班级授课中,老师通过有效设置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在老师介绍中让学生们认识了百分数,通过一个小环节很好地引导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向,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基了较好的基础。
2运用数形集合,使活动经验得到积累
在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相应的修订了其教学理念,由四基教学代替了原本的双基教学,在课程标准的实验稿中,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是双基的基本定义,而在课程标准的修订稿中又加入了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这就表示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有效的运用数形结合,需要教师对原本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从而使数形结合的运用过程中更加贴近生活,有效的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所以,在对活动经验进行获取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应用性以及实际性进行增强,能够使数形结合的实际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很适合应用于规律探究题,比如在探究算式的规律时,可以对图形的观察法进行利用,来对算式中的规律进行寻找。如在进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三个正方形图,第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第二个正方形包括四个小正方形,第三个正方形包括九个小正方形,根据观察图形可以看出12=1、22=1+3、32=1+3+5,所以,正方形的个数正好是边长的平方,可以得出从1开始连续奇数的和等于数字个数的平方的规律。通过探究规律的过程,学生能够对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行掌握,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动激发,再与教材中的练习题相配合,能够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扎实。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该对运用数形结合的相关概念进行明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如学生的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所以应该进行重点关注,只有对学生根据图形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进行增强,才能使学生对数学的想象得到增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3数形互译,领会数形结合思想
3.1用数对准确注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
在四年级“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要将同学们熟悉的座位平面图抽象为比较形象的直角坐标系,把物体抽象成点,平面上的每个点就能有唯一的数对来表示,建立数对和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接着,教师可根据数对来找平面中的点,体会用一对有序的数可以唯一地确定平面上的一个点。这是一个“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过程。练习中,教师可安排找出如(x,4),(6,y)所表示的点,使学生感悟到根据数对的不同特征,在几何中表现为不同的线。用数对表示平移后顶点的位置时,学生还能自发进行有序数对的运算。数形结合可以让学生领会用数可以表示几何对象,数对的变化体现了图形的位置、变化等特征,为将来要学习的直角坐标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3.2正反比例关系与几何图像互析
可以把具有正反比例关系的两个量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实际上就是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六年级学习的“正比例图像”是正比例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的部分。在学生充分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描点法”画出正比例图像,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借助形象的图像,让学生直观感知两个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可以根据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一“形”的特征,也可以根据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计算比值,用“数”的表征来判断。
4以运算为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根本目的是让他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解题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很多面积求解公式都是由图形推导而来,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要重点讲解推导过程,让他们在做题时遇到较为复杂的几何图形问题时,能像教师推导面积公式一样,自己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问题逐步分解,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例如:学生在学习完多边形面积相关知识之后,自己在课下做题时遇到了一个很复杂的多边形,没有直接求解的公式。此时即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复杂的多边形分割为简单的基本图形,之后再分别用面积公式求解。运用数形结合思维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降低问题难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提高他们对数学课程学习的信心。
5对课后练习进行合理安排
对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进行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培养的过程。只是在课堂中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教师还应该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课后时间进行利用,有效地组织课后练习,对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培养。在进行课后练习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构建一些数学问题,使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对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运用,能够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同时,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教学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们创建更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而在班级教学中引进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方式可以高效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难题,让班级教学变得不那么乏味枯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振杰.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20).
[2]张少芬.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