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 彭琳燕
[导读] 和其他学科对比,数学这门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彭琳燕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街道实验小学 广东 肇庆  526500)
        摘要:和其他学科对比,数学这门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要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基础概念和公式,这些内容可以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带来有利影响。数学教学中包括很多计算内容,老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兴趣,根据核心素养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数学教学,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对此,本文详细说明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新课程中明确指出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给小学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及机遇。核心素养指的是接受教育阶段学生养成的能力和品格,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促进自身的发展。数学是学生学习阶段必学的一门课程,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既要培养学生运算和感知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利用学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既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又可以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养成。
        一、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观念
        过去教学方法和理念影响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进步和发展,在教育行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提高了对老师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要不断创新和更新教学理念,依照实际教学情况更新自身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老师要由自身主导课堂的理念改变为学生主导课堂的理念,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促进其数学计算能力的养成,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创设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过去教学中,老师过于重视各项考试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重视和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单一的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丧失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不仅要及时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而且还要依照实际课堂教学情况,丰富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建立有趣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老师应该将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到课堂教学中,在互联网上收集丰富的计算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丰富学生的眼界,实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1]。
        举个例子,在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内容时,老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在组织学生进行计算的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遇见数学计算题后进行独立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利用学习知识以及计算技巧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完成课内教学后,老师可以进行拓展教学,利用互联网查询一些类似的题目,像是320+180、490-130等计算题,加强训练强度,让学生在题海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和效率。


        (二)将计算教学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在开展计算教学时,老师要重视学生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把计算技巧和日常生活结合到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计算教学,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实际运用,提高学生解答计算题的效率,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数学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在各项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借助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故此,小学数学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2]。
        举个例子,在学习《混合运算》时,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总结一些可能会运用到运算公式。当学生大致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公式后,给学生布置一个课下作业,让学生和父母去菜市场买一次菜,让学生大概大致了解几种菜的菜价以及购买蔬菜过程。在下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邀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买菜的过程中,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售卖蔬菜的人员和顾客,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知识,计算顾客购买菜品的费用。这种方式可以营造一个真实地生活场景,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加深学生对计算公式和技巧的印象,调动学生积极计算的热情,建立轻松真实地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教学效率,让学生将学习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鼓励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意识到使用鼓励教学方法的价值。当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后,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表扬,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后,学生将会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表扬学生时,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此推动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促使计算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协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计算基础[3]。
        譬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内容时,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物体,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这两个物体,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正方体和长方体应该如何计算表面积?”当学生归纳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点和表面积公式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关于表面积的数学题检查学生掌握情况,随后邀请几名学生上解答数学题,学生回答正确后,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分,最后分数最高的小组可以得到老师奖励的一个奖品。老师要对没有获得奖品的小组进行肯定和鼓励,总结他们的不足之处,通过激励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实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目标。
        二、总结语
        在核心素养基础上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传授学生计算知识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将计算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黎小红.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美术), 2019,(8):99+101.
[2]胡月辉.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分析[J]. 幸福生活指南, 2018,(38):1-1.
[3]涂世元.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探究[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9,(6):2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