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 莫石林
[导读]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新的学科,物理学就是学生即将新接触的学科之一
        莫石林
        岑溪市筋竹中学 广西 岑溪市 543209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新的学科,物理学就是学生即将新接触的学科之一。物理学科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世界,同时物理学科也是许多科学研究得以进行的基础。所以,学好物理是非常重要的,而想要学好这个学科,就不能停留在对理论的掌握和理解上,还要重视实验。物理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板块,一个是理论基础,一个就是实验,这二者对于物理的学习都是缺一不可的。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把理论和实验都在课堂上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这就需要物理的课外实验来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
        从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形式来看,有一些教师没有让学生亲自到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而是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演示开展实验教学。还有一些教师则直接通过视频或者演示文稿的形式进行实验教学,即使学生通过这些方式了解到了实验开展的详细步骤,但是这种形式的教学实际效果并不高。
        除此之外,多数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物理方面的思维逻辑并不是很敏锐,对于许多较为复杂的物理现象存在疑惑,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验证的物理知识将会深入学生的心中,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而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但是对于实验的教学步骤较为笼统,匆匆了事,使得学生对于实验的细节不了解,因此实际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2物理实验的意义
        2.1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强,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求知欲强,为初中物理实验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对于知识的渴望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开展充满了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比如在关于大气压的学习环节中,教师在水杯中装满一杯水,再放置一张平板纸,将水杯倒置,学生会发现水杯竟然未曾漏掉一滴水,而且纸片牢牢地吸附在水杯口。这种有趣的物理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促使学生热衷于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基础。
        2.2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建立团队意识
        很多物理实验都是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各个环节的学生需要齐心协力和分工明确。例如在浮力的学习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开展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浮力和液体之间的关系。随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多个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分工计算液体的体积,测量力的大小,小组学生需要进行物理数据的记录,团队合作完成浮力实验。教师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浮力知识,还能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3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忽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有些学校缺乏实验器材和实验设施,导致老师无法正常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验课程,更有甚者实验课全被理论课所代替。当然,这种现象与应试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应试教育偏向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水平,所以“做实验”往往会被“做实验题”轻而易举的代替,而且在平常的考试中也没有设有实验考试这一项,多数同学也会理所应当的认为“考试时又不动手做实验,何必在做实验上浪费时间”,缺乏主观能动性。在做实验时通常是好几个人一组,这就给想偷懒的同学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正因如此,本来是物理学基础的部分,却被人们“视而不见”。


        3.2多媒体实验代替手动操作
        随着社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绝大部分的学校都给学生配备了多媒体,多媒体教学也随之进入大众的视野,并在各大学校流行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实验的过程生动的演示出来,不可否认这也是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的,但是“光看不练假把式”,这跟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学生在多媒体中学到的可能当时理解了但下课转眼就给忘了,因为那实验他自己没做,在看多媒体的过程中也容易走神,所以实验操作无法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3.3一味跟风,缺乏创新性
        在做实验时,教师通常会给所有组的同学配备相同的实验仪器,并且直接给了同学实验步骤,甚至实验结果,并要求同学们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报告,得出的结论也要一致,这就大大的局限了同学们的思维方式,同学们也都只是按照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去做,也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这一步要这样做,更不会去想如果我那样做是不是也对,而且如果有一个同学得出的结论跟老师的不一样便会坚定的认为自己的错了。在这种形势下,老师都不能确保每个同学是否对这个实验真正理解了,更别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4初中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4.1导入实验背景,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初中学生开始接触物理知识,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比较艰涩难懂,学习存在困难。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案的设计,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畏惧心理。为此,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前,在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创造物理情景或者提出背景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物理提出问题或者情景的好奇心和兴趣。随后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研究,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让学生认真观察物理现象,让学生善于思考和总结物理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监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物理原理和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充满物理实验成就感,提高他们对于物理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汽化和液化知识的学习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两种汽化的方式,了解蒸腾和沸腾的特点。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来进行物理实验的设计,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现实的蒸发现象,示范沸腾的物理实验,也可以提议学生建立实验小组,各个小组进行实验之后进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然后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对实验分析和研究优秀的小组给予鼓励,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拥有竞争心,增强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度,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
        4.2开展开放性的物理实验
        在开展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发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质疑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对物理实验进行思考和提问,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学生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向,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物理实验问题,让学生透彻地掌握物理知识,让他们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物理实验,学生要善于提出问题和疑问,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解决,引导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疑惑问题,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实验操作解决了自己的疑惑,让学生强化对自身认可的同时,对物理学习充满了成就感和动力,从而提高了物理学习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物理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利用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对于他们物理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而且课外实验是一定会存在的,因为仅仅依靠课堂实验,全部学生是无法参与其中的,大部分学生对只能作为观察者,观察和自己亲自去做一个实验是不一样的,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的,而学生正是在这角色的问题中,得到成长,所以说,课外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杨茹羽.基于“非常规”物理实验的初中物理概念“进阶”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2]张万礼.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25):40-41.
        [3]龙卧云.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1):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