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其贞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侯营镇联合校 252028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体育”既是一种运动;又是一种文化。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培养,促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以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内容丰富,进而有效渗透德育内容,提升德育思维,增强小学生的体育技能,更好地锻炼小学生体能、思维,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通过有效渗透德育知识,来帮助小学生健全人格、增强体魄、培养德行,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增强小学生的体育动力、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素养。本文从方面阐述德育培养路径。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培养;路径
引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设计出详细的体育教学方案,促使学生的体育思维、体育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逐步渗透德育内容,与体育教学项目有效结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技能、德育意识,进而增强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渗透德育知识,增强学生的德育能力,促使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还可以帮助小学生丰富认知、拓展视域,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渗透德育知识,树立德育榜样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体育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小学生的体育素养的高低。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来说,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技能,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行为,进而全面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并将德育内容充分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使在体育课堂上进行的体育活动,既体现德育知识的内涵,又具有德育思维意识,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小学体育教师通过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渗透德育知识来增强小学生的德育意识,有效树立德育榜样,教师通过创编包含德育的体育项目,来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思维,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德育能力。
例如:在每一节体育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提前五分钟进入体育场地,向每一位参加体育活动的小学生问好、打招呼,培养小学生的礼貌用于;在体育项目武术表演练习中,要向学生鞠躬、行礼,帮助小学生养成尊师重道、礼仪为先的德育意识,进而促进体育练习项目的顺利开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良好品质、优秀品行。另外,教师还要注重运用具有浓厚德育色彩体育教学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德育思维、培养德育意识,让小学生一边感受德育带来的充实与提升;一边拓展体育技能与思维,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竞争力。
二、运用游戏教学,渗透德育知识
游戏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特点,创编体育游戏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意识、增强德育认知,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思维、锻炼小学生德育能力。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小学生可以释放天性,回归本真,追逐快乐的同时,锻炼身心、开展德育教育,进而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思维、建立高尚的德育品行。
例如:在学习“接力跑”时,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情境来创编“接力跑”主题活动,促使学生的活动兴趣被激发,全面提高小学的体育技能,让小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增强体育意识、提升体育认知,并深入探究和学习体育游戏中的德育内容,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时德育素养。比如:教师创编“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来完成“接力跑”练习,进而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综合技能,促使小学生培养正义感。教师将小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两组之间进行接力跑,设定“警察”一组、“小偷”一组,哪一组获胜就是警察、哪一组输掉比赛就是小偷,小学生们争前恐后地接力奔跑,都想成为警察,体育课堂氛围一度白热化,既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帮助小学生养成遵守纪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三、营造德育氛围,培养德育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的氛围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的德育思维得到有效发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促使学生的德育思想、德育意识有效培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适宜的学习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课堂参与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师通过创设良好体育环境,有效渗透德育知识,让小学生可以自主提升德育意识、增强德育知识。
例如:在进行“50米快速跑”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创设德育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体、德学习素养。教师创设“勇争第一”的情境,让小学生观看、模仿我国田径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飒爽英姿,帮助小学生建立学习动力,不畏困难、勇于挑战,全面提高学生拼搏精神,促使学生在这种竞技比赛中,提升自身体育素养,培养良好德育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德育水平。另外,将德育知识插入体育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意识,教师引导学生将情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德育情境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和德育意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思想品德。
四、运用体育比赛,培养集体意识
在小学体育中,良好的体育比赛,既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又可以培养体育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创设体育比赛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和体育技能,让小学生以高超的体育技能参与比赛,感受竞技的快乐和竞技的精神。教师可以在开展竞技体育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比赛活动,促使小学生的身体潜能被有效挖掘。教师将小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段位,并创设对应的体育比赛项目,让小学生进行分层、逐级竞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运用合作竞赛模式,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小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增强德育教育内涵,促使小学生将班级荣誉感作为自己的荣誉感,将集体利益作为自己的利益,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田径中长跑”训练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体能、技术、毅力来帮助学生选择比赛项目,一方面,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田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德育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充分发挥和应用出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意识,有效锻炼身体技能。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思维、德育意识,进而增强小学生的德育能力。让小学既可以融入到小学体育游戏活动中,锻炼体育技能;又可以通过体育趣味项目,培养德育素养。教师通过创编趣味性体育活动,帮助小学生锻炼坚强毅力、增强德育素养,将小学生成为懂礼貌、讲文明、有思想、有德行的优秀少年儿童。将体育与德育进行融合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提升、高效拓展的过程,为祖国体育教育教学中,培养具有强健体魄的优秀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传安.刍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13,27:54-55.
[2]周燕丽.刍议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3,34:162-163.
[3]刘月霞.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研究――以牙克石市免渡河小学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8:83.
[4]何启荣.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J].文理导航(下旬),2015,06:95.
[5]秦峰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09(31).
[6]孟兆华.关于小学体育教学只能够的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研版)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