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打开心结——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刘琪
[导读] 基于全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班主任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以外,还需要注重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
        刘琪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明德小学 湖南 岳阳 414100)
        摘要:基于全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班主任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以外,还需要注重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同时还应当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的心结,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鉴于此情况下,本文主要对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重点对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途径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问题;途径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对于教育教学提出了高要求。由于小学生年龄所限制和影响,他们对于新事物总是较为好奇。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充分利用好小学生的心理,为德育工作的开展而服务,这样才能够实现德育教育的效果。在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班主任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走进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心结,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认知观念存在偏差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使得小学生在信息接触方式方面同班主任在成长过程中信息接收方式存在较大差别。在当前这种情况下,给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无法准确的捕捉学生的心理,并且传统工作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部分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这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班主任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工作模式,推动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缺乏科研教学方式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成绩成为学生升学的唯一标准。绝大部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盲目的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的需要,往往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造成影响。在实际工作当中,新型教学手段未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班主任将目标放在学生知识储备的提升方面,以及学生智力发展方面,并没有给予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培养,使得德育工作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阻碍。
(三)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从目前国内小学德育现状来讲,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只是停留在向学生讲述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学生需要成长为何种的人才等理论方面的教导,并没有对学生的行为观念采取具体的指导措施。鉴于当前这种情况下,德育工作的开展难以满足学生德育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不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也对教学工作的造成阻碍。
二、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途径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促进者,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长。班主任要意识到自身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并且能够根据具体教学的情况,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工作。作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班主任要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同时注重与学生之间进行密切交流,在具体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幽默风趣的交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通过当前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即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

例如,每天早上班主任可以早些到班级,在教室门口等待着学生的到来,并且要保持着微笑,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温暖,由于学生长期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感受到爱的温暖,学生便会感到豁然开朗,有助于振作学生的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心理充满阳光,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耐心观察——深入沟通
        由于小学生年龄所限制,他们缺乏丰富人生阅历,他们心思相对较为敏感和单纯,这就决定着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所限制。因此,班主任在相关工作的开展时,则需要进行耐心观察,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只有做好当前方面的工作,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例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班级王某与李某作为新来的学生,由于这两名学生并不突出,导致班主任并没有关注这两名学生。通过班级集体活动,班主任发现了这两名学生的潜能,于是开始关注他们,并且在找了这两名学生进行了交谈,了解到他们的思想,同时对他们进行了实时的指导,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给予了高度重视。而这两名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注后,他们感受到了来自于班主任的爱,在后续的课堂上、乃至班级集体活动中有着良好的表现。由此可见,班主任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耐心观察,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这对于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寓情于境——渗透道德
        情境教育作为全新的教育方法,成为智育的有效方法,更主要的是注重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道德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鉴于此,班主任在开展日常工作时,要给予情境教育足够的重视,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机会。要想实现当前这一目标,则需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班主任的关爱。例如班级中某个同学虽然聪明,但是在学习方面却不够积极,导致该学生学习成绩不突出。在学习“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时,班主任可通挖掘文章的问题,注重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利用文章中的德育元素,让学生了解到愚公的智慧,以及愚公坚韧不拔的品质,通过对此类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各种艰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到具体学习当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四)尊重学生——构建师生关系
        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想实现德育教学工作效果最优化,班主任则需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表达,同时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以此来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班主任要给予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得学生勇于表达出心理话。通过当前工作的开展,有助于班主任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德育教育工作效果。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某学生成绩较差,不愿意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在课堂上少言寡语,严重影响着其成绩。通过对该学生进行了解可知,该学生父母不在身边陪伴,使得该学生逐渐养成沉默少言的性格。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该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其疏导心理方面的障碍,让学生组织其他同学对该学生一起学习及活动,再加上班主任在日常工作的照拂,帮助其卸了情绪包袱,使得该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学生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结束语: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工作作为重要的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意识到自身的作用,并且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好教学方面的指导工作,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保证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J].王艳.中华少年.2017(07).
[2]当好“孩子王”——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J].吴静楠.新课程(上).2014(11).
[3]刘洁.德育在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渗透[J].好家长,2018(68).
[4]贺长礼.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微[J].甘肃教育,2019(0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