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娥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龙港第二高级中学 邮编325802
摘要:就从政治教学的基本目的来说,是对学生进行三观的正确树立,并对我国的国家建设特色及国情进行了解。而就高中生来说,他们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支柱,也是即将走向社会的人才,因此在思想上还未完全成型,有一定的塑造性以及不稳定性。从国际实际背景分析我国当代高中生,无论是犯罪比例还是受不法分子引诱的情况都引起了国家重视,因此高中政治的德育渗透也成为了教育领域和政治教师群体探究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高中教学;社会环境;正确认识
引言:
素质教育是目前国家所重点强调的,这点是基于大学生社会现状、国际背景和时代发展而被重视,尤其是时代发展带来的手机电脑对高中生也有较大的影响,大量的信息在拓展学生眼界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学生向不良的方向发展,而造成思想价值观扭曲,这点尤其见于网络的不良信息和一些国家的不法行为。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除了过量信息对学生的诱惑和引导之外,最重要的是高中政治教学没有更好的体现德育而无法保证学生的思想健康,因此要想从源头上预防我国未来人才思想价值观的不正确认识,就应该从政治教育方面入手加以改善。
一、高中政治教学及需改进之处
结合目前我国高中生实际的政治教学来看,首先是德育教育很难实际进行,或者只是形式化进行,这一点是由于应试教育下的学业压力和考试压力带来的。甚至有部分高中为保证考试成绩而进行了政治课程的暂停,因此就更加忽视在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这种情况所促生出的就是没有公德法律意识的高分低德学生,在社会上很可能会出现由于判断意识的不正确而造成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后果[1]。在实际进行高中政治德育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取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联系较小,教师与学生的德育互动几乎为零,德育教育不可能是空泛而枯燥的,这样的理论性教学也只是表面功夫,很难实际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进行真正的德育教学,因此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进行高中政治教学德育渗透的有效手段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转变
在政治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首先需要在教材中进行改革,这是德育教育渗透的基础,比如说为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而在教材中加强哲学内容,将唯物辩证论和辩证唯物论的内容进行增添,帮助学生更加正确的对世界进行认识。而在德育渗透教学手段方面,一定要加以注重与传统的灌输式道德教育相区别,也就是将实践作为重点而轻理论,将互动作为要点而轻灌输,尽量让学生直接更实际的体会到德育的理念,而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这也是我国政治课堂中所需要改进的。
除此之外,应该尽量将政治课程转变为随时代和学生实际情况可以进行更改,有多种选择的,根据学生城乡不同和周围的社会环境进行转变,比如在举例时,对于乡村的学生要加以照顾,避免由于认识的不同而难以理解。而就我国实际的国情和国际环境来说,对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意识应该也要予以加强,这是基于时代所需要的转变。
(二)教师思想理念和自身素养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思想理念是驾驭政治课程渗透德育的重要方式,如上文所说,在进行教材改革时,一定是根据教师的实际政治教学加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尤其要保证高中生的价值观和正确认识理念。而在政治教学手段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在德育理念上进行变革,也就是将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摒弃,更重注于学生进行自主的德育探索。而在实际的教学手段采用方面,尽量采取视频和PPT相结合等多种感官的德育渗透教学方法,尤其是要注意氛围的塑造,也就是进行情景式教学。比如说,在爱国教育方面,可以将我国70周年阅兵仪式作为教学素材,在这一氛围和情景的塑造一下进行爱国理念教育,这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2]。
(三)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和教学评价改革
对于政治德育教学来说,最不可或缺也最缺少的就是德育社会实践活动,这既是让学生实际的体会到德育理念存在的方法,也是将思政课程中探究性问题进行解决的有效措施,这种类型的活动主要有敬老院的爱心活动、组织参观当地博物馆和志愿者活动等等。这些思政活动是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提高的,从交际能力到实际的教学德育学习。而在实际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社会的实际热点进行变更,比如模仿联合国会议进行投票等形式,让学生实际进行体会,并且书写自己的心得。除此之外,以赛促学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可以通过板报比赛或者心得比赛以及辩论赛等多种方式,使得德育更加与学生相联系。而就以上所说的德育教学形式来看,通过成绩进行政治课程的评定会对课程的实际教学意义造成一些,因此进行改革也就显得更加有必要,就比如说可以将实践活动成绩和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努力情况作为评定的目标之一,由此而更好的提高学生全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并且更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在持续提高政治德育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3]。
三、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不应该在高中进行摒弃的,不可以因为任何原因而停止或者受到阻碍,就过去多年来高中生的犯罪情况来看,有着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完全贯彻,有着一定的关系。并且除此之外,时代的进一步变化也预示着过去传统的德育教育很难满足学生需求,因此高校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认识观价值观进行进一步的塑造是有必要的,并且在教学途径方面也应该加以改进,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并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起到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盼盼.德育:高中政治教学的“活力”之源[J].华夏教师,2018(28):63-64.
[2]徐欣荣.德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6):125.
[3]杨秋实.高中政治教学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实践[J].才智,2018(03):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