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文化的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 谢敏
[导读] 课堂文化能够使学生在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增强自身文化底蕴,也可以在提升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保证学习质量的快速提升
        谢敏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六小学 湖北 武汉 430400 )
        摘要:课堂文化能够使学生在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增强自身文化底蕴,也可以在提升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保证学习质量的快速提升。所以如何通过课堂文化的延展,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则成为需要很多教师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出发,探讨有效挖掘小学数学课堂文化的具体途径,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文化;构建策略
引言
        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使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逐渐意识到课堂文化对促进学生价值理念提升的积极意义。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而且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考察较高的重点学科,数学文化的引入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不断对学科价值进行挖掘,而且更加偏向于强调文化内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更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如何通过课堂文化的挖掘,推进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率开展,则是笔者主要研究的问题。
1拓展文化背景,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所以思维意识正处于发育阶段,对于很多抽象性强的数学知识在进行学习时,可能会在具象思维的影响下,寻找不到较好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质量总是难以取得有效的提升。如果教师不给予解决,这些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受挫的情况下,逐渐影响学习兴趣,甚至久而久之会出现厌学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重视对数学文化的引入,通过对课堂知识文化背景的延展,使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数学文化课堂环境中,始终保持着学习积极性,并寻找到更好学习知识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也在激发其学习自觉性的过程中,推进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
        例如,在进行“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学活动时,本节课需要学生对圆周率的意义进行了解,并可以正确对圆的周长与面积进行求解。众所周知,圆周率与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数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的数学家。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祖冲之与圆周率的动画视频,使学生可以在积累数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激起参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有趣的学习活动中,不仅学生可以改变被动依赖知识接受的习惯,也能够在增强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学习数学家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进而使自己也能够在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2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引领学生挖掘数学文化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采用教师单方面讲解知识的教学方法。所以在这种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情况下,学生习惯性的会依赖教师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很少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与思考,更别提对其中的数学文化进行主动挖掘。在这种被动的数学课堂中,虽然灌输式教学能够很好的保证教学进度,也可以使学生快速对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了解。但缺少主动性的学习方法,很难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记忆,也没有办法有效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反而使整体的教学效率严重较低,没有办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意识到课堂文化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引导学生可以在自主思考与探究中,与小组成员在共同努力下,对数学知识存在的价值内涵与文化底韵进行挖掘。

这样不仅可以很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也能够在锻炼其学习能力与思维意识的同时,有效延展其知识层面,并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使学生可以在参与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使各方面的综合素养都能够得到快速提升。
        例如,在进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活动时,本节课需要学生对毫米、分米的实际长度进行了解后,对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换算。为了使教学效果快速提升,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为同学发放事先准备好的长度大小不一的吸管,请同学们在相互讨论中,对吸管的糖度进行估计。在学生们热烈讨论之后,教师则要求其用直尺进行测量,并与估算长度进行对比,看看哪个小组的估计长度最准。在这种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也通过毫米与分米之间单位换算,不断深入探究其所蕴含的数学文化。而且有趣的学习方式,也能够使学生改变依赖教师学习知识的习惯,主动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进而在保证学习效率更好提升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推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3增加实践环节,建立数学文化氛围
        数学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很多数学知识离不开数学家的反复实验与探索。想要构建出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师除了将基础的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个性化发展,有针对性的增加数学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与探究中,对所学知识文化内容进行理解。在这种有趣的学习模式下,可以建立活跃的数学文化氛围,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不断增强其挖掘数学知识文化内涵的积极性。这样既达到有效提升学习自觉性的目的,也在建立高成效数学文化课堂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有效提升,进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保证教学效率的快速提高。
        例如,在进行“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活动时,本节课需要学生能够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行了解,并通过对路线图的分析,正确对行走路线进行规划,在不断提升自身空间观念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可以将班级同学分为若干小组为其分发指南针,请同学在操场上使用指南针对方向进行辨别,并叙述不同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进行记录。这样在参与课堂知识学习活动时,学生就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成果,对空间方向有更加明确的认知。而且在这种有趣的学习氛围中,不仅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也在不断挖掘知识自身的文化价值同时,举一反三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从而在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与生活经验的同时,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推进教学工作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要求的前提下取得高质量开展,教师不能始终被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所制约,而是要通过对落后教育理念的改变,意识到挖掘学科文化价值的重要性,并通过对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及授课内容的延展,建立出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文化环境中调动学习积极性,侧重于对学生文化素养进行重点培育的数学课堂,也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进而可以更好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小威.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分析[J].  小学时代. 2019(10)
[2] 刘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 教师教育论坛. 2018(12)
[3] 王晓青.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实践探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12)
[4] 郭小芳.浸文化雨露,品数学甘甜——谈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小学数学文化课堂的策略[J].  华夏教师. 2020(20)
作者简介:
谢敏(1980年9月24日),女,汉族,湖北武汉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六小学一级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