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吴琼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更加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
        吴琼
        广西百色市田林县第三小学      5333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更加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手段来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而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在处理数学应用题时难免存在各种错误,所以应用题教学思路的深入探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特点、教学内容来采用合理手段,促进应用题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当前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再提出促进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在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当前在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有待完善,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互动和交流。为了促进应用题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应当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应用题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人格魅力,让学生具备良好人格品质,在遇到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目时,教师应善于发挥出引导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为单一,教师一般情况下都会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像讲例题、做题目、讲答案,未能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导致应用题教学效率较低。第二,应用题解题形式固定。应用题教学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良好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所以,在让学生做好应用题,提升数学成绩的同时,也应当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互联系,实现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现实中的问题,以此提升学生自信。但是由于当前应用题解题模式较为固定,所以很难达到理想教学效果,不仅影响应用题教学工作的开展,还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在应用题教学中创设良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对于处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自身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并形成了独特的学习习惯。而在应用题教学工作中要想促进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前提条件就是学生具备一定学习基础,并对应用题学习具有浓厚兴趣,而教师则要善于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其主动地融入到各学习环节中[2]。因此,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创设和日常生活相互联系的情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以此激发自身求知欲和好奇心,主动的提出问题、处理问题,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当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要结合学生自身现有的知识体系、认知能力以及学习内容,避免出现超纲的题目。而且所创设的题目要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教师应注重结合新旧知识点,并坚持遵循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着手点来创设恰当、合理的问题情境。例如,教师为学生创设以下教学情境“超市做活动,小明的妈妈买了两箱饮料,已知每一箱有24瓶,每一瓶六块钱,那么一共花了多少钱呢?”,这一情境和日常生活相互联系,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索欲望,而教师则应给予学生一定空间来解答问题,从而得出乘法结合律,在这一潜移默化过程中开发学生思维,获得良好学习体验。
三、在应用题教学中深入研究题意善于抓住问题关键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所以难度系数较高,而应用题教学工作更是具有多样化的,学生很有可能会存在各问题。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并未形成良好抽象思维,对于一些应用题题目不能深入理解,所以教师在创设题目情境时,要将题目内容具体化处理,以此来让学生掌握题目的含义,在确保理解各种已知条件后再进行有效解答。所以教师应始终遵循学生的思维成长规律,依据兴趣爱好、个性化需求来开展题目的设计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深入研究题意,善于抓住问题关键[3]。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南京和上海之间的水路长为400km,如果在南京和上海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的轮船,其中一艘轮船的行驶速度为每小时24km,而另一艘轮船的行驶速度为每小时16km,那么在经过多长时间后,两艘轮船能够第一次相遇?”这一问题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读懂题目,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有价值的数据,也可以把两艘轮船的实际航行图以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当做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辅助图。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坚持遵循正确的解题过程,这也是促进应用题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手段之一。
四、在应用题教学当中合理采用多样化数学教学手段
        在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手段授课,从而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有着广泛应用空间和价值,而教师则应发挥出现代化手段的利用优势,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应用题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其中在应用题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采用生活化教学手段,避免部分应用题脱离实际生活,缺乏生活性、实用性,通过这种形式来让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自身探索欲望[4]。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轴对称”这一概念时,教师则应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实现在授课前为学生绘制出字母“A”、“黑桃心”等较为常见的图形,然后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能够分析上述图形有着什么样的特征,如果部分学生不能在第一时间理解,那么教师则应加强辅助,让学生采用折纸的手段来感受轴对称所表达的意义,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自主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或接触过同类型的图形,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在掌握重点内容的同时,促进应用题教学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教师应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采用多样化形式来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现出应用题的内容,像教师可以把纯文字型的应用题采用漫画的形式展现。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拓展解题思路,实现解题形式多样化,对教材中的应用题积极拓展,以此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解答复杂应用题所具备的恐惧心理。总体来说,在小学中年级应用题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迎合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并认真地解读新课程标准,以一种正确的眼光看待当前应用题教学的基本现状,实现优化完善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解题能力[5]。
        总结: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采用多样化手段促进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而教师也要以一种正确的眼光看待当前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像教师和学生缺乏深入交流和沟通、应用题解题形式较为单一、应用题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缺乏联系,所以在后续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深入探索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手段,落实在后续教学工作中创设良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深入研究题意善于抓住问题关键、采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等,为促进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印家龙.小学数学应用题学生解题能力培养[A]..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2]林姝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金融风险管理》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46-47.
[3]邓汉忠.探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及其规律[A]..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
[4]吕传汉,汪秉彝.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18(4).
[5]吕宝珠.中学数学教师对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态度的调查——以优质中学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