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梁胜
[导读] 在我国学科教育设计中,历史是作为一门塑造学生历史目光与意识、充实其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
        梁胜
        重庆市南川区第一中学校,重庆  南川  408400
        摘要:在我国学科教育设计中,历史是作为一门塑造学生历史目光与意识、充实其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深入追问能够促使其构建庞大严密的知识体系,并能够使其体会朝代的兴衰变化及历史人物博大的家国情怀,在此过程中不断塑造其正向的情感价值及健全人格。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在家国情怀的具体内涵及其价值,并系统阐述应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具体内涵及价值;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领域一直在探究德育等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教学工作方式。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学科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科特点而对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而历史承载着中外古今庞杂的知识内容,在这其中历史人物的重大举措不仅彰显着古人的智慧,而且蕴含其呕心沥血的家国情怀,这便为历史教师对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因此教师应充分开发历史的情感教育价值并基于学生的认知特性等要素,不断探究并优化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家国情怀的具体内涵及其实践价值分析
        (一)其具体内涵分析
        所谓家国情怀,顾名思义则是根植于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及不断被继承发扬的爱国主义观念,它深刻体现了人们对国家的归宿及情感认同感,其是人们对维护国家利益的使命感的伟大践行。中华文化积淀下的家国情怀在当代的表现基本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人的理想与人生追求需要顺应国家发展大势与需求;其次,个人需要主动担当并积极践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使命,能够国家共荣辱同进退;最后,个人需要热爱国家并坚定不移地与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且自觉为推动国家民族发展奉献个人力量。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能够产生的实践价值
        其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之一,开展此项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及逻辑,并深刻感怀历史人物展现道德光辉,使其在继承中华民族性格的同时自觉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其二,家国情怀教育作为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构成,其本身就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直接影响,使其在体会伟大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时逐渐形成对国家民族的正确认知,最终使其养成健全人格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路径探究
        (一)注重对历史人物事迹的分析,充分挖掘其中的家国情怀价值
        历史人物的言行是家国情怀的主要载体,无论是改革举措还是坚定维护国家及人民的利益都能够深刻体现相关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历史人物事迹中的家国情怀光辉,通过细致分析及为学生讲述真实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及可歌可泣的家国情怀。如在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述鸦片战争前夕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充分展现林则徐忧国忧民及心系中华民族存亡的历史人物形象,使学生在了解其历时23天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的事迹,并促使其深刻体会林则徐展现的坚决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凛然态度。
        (二)为学生搭建生动的历史场景,使其身临其境地体会伟大的家国情怀
        每一个历史知识背后都具有深厚的社会经济因素,其本身就是在为人们讲述着故事,将历史知识内容构建为生动的情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其在还原的场景中感受历史发生的过程与逻辑,以此促使其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并建立严密的知识体系,并能够使其在直观的情境中体会历史人物承载着的历久弥新的家国情怀。例如《抗日战争》一课便是集中展现革命先烈家国情怀的知识内容,教师便可以选取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如“太原会战”这场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最为激烈的战役,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网络视频资源,向学生直观呈现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伤害及参与战争的所有中国战士的英勇,使学生切身体会为国捐躯及视死如归的家国情怀。
        (三)开展家国情怀实践教育
        因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每一座城市都具有自身的文化记忆及涌现出或多或少的历史人物事迹,而每一座城市也就有了相关的博物馆或纪念馆以此承载自身的城市文化,因此在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城市中的历史文化场地,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历史人物纪念馆等地,使学生深刻了解城市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历史人物的伟大事迹,促使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体会其中承载的家国情怀等情感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承载的重要价值观念,其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及促进学生成长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而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细致分析历史人物事迹、搭建家国情怀的历史情境、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等途径,使学生切身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魅力及历史人物的博大胸怀,最终促使其逐渐养成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王起义.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  2018.
[2]刘向阳.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 教学与管理, 2019, 000(033):P.108-110.
[3]刘志明. 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探究[J]. 亚太教育, 2019(6):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