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下小学生自我体验和自主管理能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郑红
[导读] 家校共育下,加强学生自我体验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郑红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酬镇中心小学校  重庆  409809)
        摘要:家校共育下,加强学生自我体验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过分关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学习习惯以及自律意识的培养,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了不良好的习惯,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氛围。对此,为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需提升对学生自我体验与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本文将从家校共育下教学现状出发,探讨有效提高学生自我体验和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以加强家校的联动,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生;自我体验;自主管理
        前言
        注重学生自我体验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将家庭和校园相结合,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在进行思考,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思考,促进学生能力的体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家校共育下,改进教学方式,深入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自我体验和自主管理你能来的培养,促进学生的进步。
        一、家校共育下教学的现状
        实际上,目前家校共育的教学情况并不是特别的理想,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老师教学任务重,所教学的学生较多,同时,还有日常的备课、参加校园会议等等,导致老师没有足够的精力来联合家长进行教学,只是在家长会上会家长进行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我体验以及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家长在平时的生活对孩子比较溺爱,导致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像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等等,不利于学生自我体验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并且,部分家长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有时加班都凌晨,缺少对学生的管理,更别谈联合老师加强学生自我体验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二、提高学生自我体验与自主管理能力的作用
        家校共育下提高学生自我体验与自主管理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日程的生活以及学习中进行体验,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师和父母的教学压力,让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体谅老师、父母的辛苦,在教学中更加努力地学习。同时,学生在进行自我体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自身的管理,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帮助学生改变自身的坏习惯,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引导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更有计划,更有规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家校共育下有效提高学生自我体验和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
        (一)家校联动,加强学生的检查监督
        家校共育下,将老师和家长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自我体验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学校老师应加大学生的监督管理力度,选择合适的管理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卫生、纪律和出勤情况等,管理内容多样、繁杂,这些常规检查内容可以交由相应的学生负责完成,并且及时地跟家长通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并结合老师来商谈方法,积极引导。同时,家长还应鼓励为学生自我推荐,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班集体积极为班级秩序出来,让学生在管理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能力,体验一下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引导他们更加热爱班集体。不仅如此,老师应加强对学生监督管理,确保常规检查的公正、公平、公开,并积极引导学生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通过分值来检查和记录工作情况,将学生个体、集体检查结果通过分值表现出来,对比分析,查缺补漏。并且,老师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自我体验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让老师和家长成为学生成长的辅导者,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借用活动提高学生自我体验和管理能力
        家校共育下,结合活动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进行自我体验和管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文化。对此,老师应在教学中联合家长,开展活动,例如在课堂内开展模拟父母工作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父母工作的辛苦;在家中,让学生参与打扫卫生、洗碗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老师和老师应鼓励学生在班级上组织社团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并规定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担任的角色,引导学生坚守自己的岗位,体验岗位的辛苦,例如像课堂上的纪律员、卫生员等等,让学生轮流执勤,落实学生的职责和义务,完成自身学习的同时履行自身的植物,全面培养学生。
        (三)开展线上交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
        家校共育下,让老师和家长保持联系,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通过合理的方式来进行引导,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因此,通过组织线上交流班会,老师和家长多进行讨论,例如像自我管理以及体验能力如何培养问题?如讨论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将其层层分解:什么是好习惯和坏习惯?怎样去培养和引导学生?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自我体验以及管理,让家长和老师互相讨论,总结方法,从而在日程生活中运用方法引导学生成长。
        (四)激励学生进行体验和管理
        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自律性不强。因此,家校共育下,结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学生以及生活中进行体验,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老师和家长都应摒弃传统指责式教育,多采用鼓励式教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我体验、自我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老师和家长可以推行评分制来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自主管理成果进行评分。自主管理中要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指出执勤学生的不足,可以使用“希望”“建议”等字眼来表达看法,情理交融,并适当给予一定的惩罚。例如像没完成作业、不按时睡觉、没有帮助家长做家务等等,同时对于学生完成的学习以及任务,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可以给学生买好吃的,奖励看电视等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管理自身的意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体验和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家中理解父母的行为,在课堂中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学生在更加努力地学习。
        四、总结
        总之,家校共育下提高学生自我体验和自主管理的能力,老师需要结合家长,积极探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课外多实践,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思考,注重体验,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陆耀成.构建“家校立交桥”,培植共育新生态——家校共育工作的探索与尝试[J].华夏教师.2019.
        [2]皮永波.于庆合.开创“互联网+”时代的小学家校共育新途径[A].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C].2019.
        [3]段云飞.“和雅”共育爱无声 家校浓情在人心——滑县“和雅”文化建校发展侧记[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四)[C].2019.
        [4]王卫东.“家长讲学”进课堂 家校共育更高效[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2018.
        作者简介:郑红(1972.10-),性别:女,民族:土家族,籍贯:重庆酉阳,学历:大专,职称:中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