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许宏伟
[导读]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飞速发展,国家对于教育投入资金越来越大
        许宏伟
        (广东省东莞市镇远教育集团虎门三中 广东 东莞 523900)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飞速发展,国家对于教育投入资金越来越大,各个学校教育环境都得到了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氛围条件十分优越。但是教育资源的投入无法从根源上转变学生生源问题,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班主任进行耐心的引导,从日常德育教育入手,逐渐转变学生不良生活学习习惯。作为班主任要承担起学生德育教育这一重任,付出更多的精力,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态度。本篇文章基于新时期教育背景,对班主任德育教育展开深入的探讨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具体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德育教育 培优扶差 策略探究
        引言: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要进行更多的创新,班主任要转变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模式,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人格塑造、问题解决、心理辅导等方面入手,通过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活动,走入学生内心世界,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一、新时期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学生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在这一时期学生思维活跃,十分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但是学生不(该)具备完全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加上初中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叛逆心理,学生情绪十分容易激动,如果教师强硬要求学生做一些事情,学生十分容易出现叛逆情绪。无论是学校教学环境如何,如若教师指导方法不到位,学生都无法顺利度过叛逆这一时期,因此此时德育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在班级中班主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也会信任班主任,此时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就会更加有效。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要注意到班级培优扶差工作,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分层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学习当中的困难。虽然初中阶段学生对一些事情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但是通过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加强道德是非观念,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进一步推动学生个人素养。
        二、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探究
        (一)注重班级管理氛围,开展量化管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德育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无论是对于班级内部成绩较好的学生,还是成绩有待提升的学生,班主任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在班级内部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来,不断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例如,在每学期开学初级阶段,班主任都可以带领学生规范班级制度。在传统班级管理中,都是教师直接制定好班级制度,学生只能按照班主任的要求做事,这时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不遵守教师要求,有时还会与教师对着干。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自主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如第一学期教师刚刚带领学生制定规章制度时,就可以细化每一环节,对卫生、课堂、纪录等方面都进行一定的规范。在此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考虑学生学习成绩,只要学生想法合理,就可以进行采纳。最终由学生教师共同制定出本班班级规章制度,并且与学生达成赏罚分明的共识,选用积分制度,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量化管理,学生会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同时也会为了积分而做好每一件事。当学生积分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换取相应的奖励。到了第二学期、第三学期时,每位学生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变化,慢慢的即便是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学生也能自主做好每一件事。
        (二)开展激励教育策略,构建帮扶小组
        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上进心理,一些后进生虽然成绩较差,在班级中经常做一些错误的事情,但在其内心深处,学生也同样想要进步。

面对教师强硬的管理,学生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因此班主任要格外注重方式方法,尽可能的多关爱这些学生,用鼓励的方式带领学生成长进步。
        例如,在班级中班主任布置一些任务时,不能忽略班级中的后进生,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任务。对于后进生而言,哪怕是一小步,班主任也要予以其鼓励,不断引导学生发挥潜能。除此之外在班级内可以构建帮扶小组,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小团体,这样一来班级中能够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当一位学生遇到问题时,其他同学能够主动上前帮助,大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学生会将班级当作自己的家庭,为了家庭的发展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班主任也要与各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与任课教师达成分层教学辅导的共识,一步一步促进后进生的成长,学生一点一点取得进步,将其积攒到一起学生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走入学生内心,倾听学生声音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飞速发展,学生所处于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内心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学生面对挫折之后心理就会出现明显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就需要班主任及时的进行干预,与学生取得沟通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
        例如,在班级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情绪、成绩发生明显的变化,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也会出现成绩突然下降的情况,传统教育中班主任会直接质问学生,向学生直接询问成绩下降的原因,此种情况下学生因为成绩下降内心充满了恐惧,再加上教师的询问,学生不敢面对教师,也说不出什么自己的想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细致的观察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看一看学生有没有什么变化,其次可以与家长先进行沟通交流。例如现在本人所带的班级上有一个很优秀的女孩,最近的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了很多,通过沟通发现家长对这名学生要求十分高,学生内心压力极大,再加上近些时间与身边同学产生了一些矛盾,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学生成绩骤然下降。这个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成绩,同时还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此班主任可以慢慢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场所可以选在操场、凉亭、活动室这些开放环境当中,帮助学生降低心理压力,慢慢帮助学生排解内心烦恼。
        (四)深入挖掘学生闪光点,增强班级凝聚力
        在传统德育教育中,学生班级归属感较弱,对于许多班级活动,学生也没有什么兴趣参加。新形势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个人能力,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想法,组织开展学生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活动,通过活动渗透德育教育,同时不断提升班级凝聚力。
        例如,在班级中每个月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并且与学生约定由学生投票选出活动内容,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如春天春暖花开,学生不喜欢被班级所束缚,同学们共同投票选出趣味运动会的小活动,在班级内举办小型运动会。针对运动会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同时开展团队合作运动,提升学生团队意识,在运动中后进生更加擅长,这时后进生就可以带领优秀生。天气寒冷时开展朗读竞赛,这时优秀生就可以辅导其他同学。这样一来在班级内学生相互团结相互帮助。通过活动循序渐进的渗透德育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
        结束语:总而言之,初中班主任是构建良好班级氛围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必由之路。对此班主任要进行量化考核,采用激励策略,构建帮扶小组,耐心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内心,为学生成功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田湘丽.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重要性的研究[J].华夏教师,2020(20):87-88.
        [2]姚锦爱.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5):124-125.
        [3]包仲令.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探讨[J].才智,2019(28):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