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蔚
青岛华夏职业学校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嘉善路48号 266032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职教育全部改为在线教育,这使中职教育遭遇到巨大挑战。探究这些挑战背后的深层原因,揭示以往中职教育的不足之处,从学校管理理念、对教师培训的管理模式、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学科课程数字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思考,对后疫情时代的中职教育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中职教育;挑战;后疫情时代;对策
根据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2月27日的会议要求,全国各大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开园时间原则上继续推迟,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据此,各学校认真制订落实 “停课不停学”的应急方案,中职教育也全部改为在线教育。
和普通高中教育相比,中职教育,无论是教育目标还是教育对象,无论是课程的数字化资源丰富程度,还是学校的信息技术实力,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因而,在线教育的突然实施,使中职教育遭遇了更大的困难,暴露出了种种问题。
一、疫情期间中职教育遭遇的挑战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核心,因而,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是教育中的重要问题。中职教育遭遇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教师所面临的困难,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中职教师对在线教育工具的选择和使用遇到困惑。在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最常用的软件是Word和PPT,视频处理的问题一般找学生帮助解决。QQ和微信,主要是发语音和文字文件,是布置作业的辅助工具,对其它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工具,知之甚少。通过教育培训所获得的,主要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初级内容和因教室硬件配置所必需的教学软件。对在线教育工具缺乏了解和对在线教育迫切需求的矛盾,是广大中职教师遭遇到的一个困惑而迷茫的难题。
(二)中职教师陷入合适的多媒体资源严重不足和自己制作教学视频能力不足的困境。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很丰富,但大多是高校提供的,其学习对象大多是高校学生,这些网络资源对学习者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较高。高中阶段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主要是面向普高学生的各种辅导视频,无论是内容的深度,还是内容的呈现形式,都不适合中职学生。而各区市和学校,对中职教育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一直缺乏统一的长远的规划与建设。因而,短时间内,中职教师可以用来进行在线教学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尤其是合适的多媒体资源,非常匮乏,而教师设计开发媒体资源的时间和能力都非常有限,这是中职教师进行在线教育的又一困难。
(三)中职教师媒体制作水平不能满足教学内容对呈现形式的客观要求。绝大多数中职生具有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差、自控力差的特点。在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做出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而在线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受限于摄像头,视域范围大大缩小,如果是录播课程,教师就没有课堂视域范围,在这种情况下,要完全凭借学生的自控力和自学能力完成线上学习任务是不可能的。因而,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呈现过程和形式,要借助于媒体优势,提高教学过程的吸引力,降低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对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客观要求与教师自身的技术水平过低之间的矛盾是中职教师遇到的短时间难以解决的困难。
(四)中职教师在线教育教学水平遭遇严重考验。教师没有“主播”技巧,也缺乏“主播”经验,无论是直播课,还是录播课,常常是线下课堂教学的复制。教师是麦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加强个性化指导。教师制作的视频缺乏吸引力,又缺乏在线上课技巧和经验,导致学生不愿意听课,不愿意学习,在直播课中“神游听讲不在线,一说提问就卡断。”可见,中职教师的在线教育水平在实践中遭遇到了严重考验。
(五)中职教师重组教学内容遇到很大困难。线下课堂教学,对学生课后作业的讲评、对预习情况的了解都要占用课堂时间。在线教育,利用大数据,对每个学生的预习和作业情况评价反馈不需要占用课堂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以适应用线上教学的要求。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优化,对于中职教师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六)中职教师对在线课堂管理能力严重不足。在线下课堂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监管是360度无死角的,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有时候不用通过语言表达,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几秒钟的沉默就足够了。而在线教育,教师的眼神没有用了,教师的手势没有用了,教师的沉默更没有用了。传统课堂管理方式的作用,被网络消解了。中职教师对在线课堂管理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也是中职教师遇到的严重困难。
二、中职教育遭遇挑战的原因
中职教师所遭遇的挑战,主要是由学校管理与政策中存在的问题造成的,疫情突发而产生的在线教育要求仅是问题暴露的触发点。
(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滞后,桎梏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滞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缺失,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都是基础性管理;二是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得不到有效落实。先进的管理理念仅仅停留在口号上。
例如,学校一方面倡导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一方面给教师设定很高的课时量标准,而且还在课时安排上使教师处于超工作量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使教师没有学习和实践信息技术的时间保障;一方面重视融合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大赛获奖情况,一方面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中减少信息技术的因素。无论是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落后,还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有效贯彻于管理行为之中,都严重桎梏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信息技术难以与学科教学融合。
(二)学校对教师培训管理不当,制约了教师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学校教师本来可以在培训平台上自由选课报名,利用周末完成自己的培训学习任务,而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中职学校管理严格,忽视教师职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限制教师选学内容,组织教师在培训平台上统一报名,利用寒暑假集中培训。教师培训中还存在着“重视专业课培训,轻视文化课培训;重视班主任培训,轻视任课教师培训;重视任教学科培训,轻视跨学科综合培训”的现象。无论是对教师培训的不合理的限制,还是培训中的不均衡,对教师培训的管理不当,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不合理,枯竭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动力
教育教学的管理与评价,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巨大的作用。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指挥棒,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内容与评价标准进行的。而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中,囿于传统的考核内容与标准,不能与时俱进,忽视教师信息化工作的形式、过程与结果,如,教师布置和批改的数字化作业不在管理评价之中,这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动力丧失。
(四)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长远规划,阻碍了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
对于数字化课程媒体资源的系列研发,对时间、财力、技术和能力都比较高的要求,没有学校甚至区市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实施是很难实现的。而大多数中职学校对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没有宏观的长远规划。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小组是为了参加比赛而临时成立的,比赛结束即自动解散。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团队缺少实质性的活动,没有研发项目,没有技术攻关,更没有技术推广。而各学校的信息网络管理服务部门也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承担的是维护学校网络运行的职责。因而,中职学校数字化课程资源严重匮乏。
三、对后疫情时代中职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转变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巨大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应多些增效管理理念因素,突出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的思想,要以能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能激发教师的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发挥其才能为目标,以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终极追求。并将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切实贯彻落实到日常的管理行为中,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追求管理的实效,而不是为了宣传和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
(二)转变对教师培训管理模式,促进教师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师的职业素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远远大于专业素养的影响。转变对教师培训的管理模式,使统一集中培训与个性化培训有机结合。集中统一培训,目标侧重于专业学科的共同需求,如现代教育理念、信息技术技能、学科素养、教科研能力。个性化培训在于引导教师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因为教师专业要求和个体职业素养不同,因而个体对职业素养的提升存在着内容差异、程度差异和急迫性差异。所以学校要对教师进行个性化的评估管理,实施个性化的指导培训,以促进教师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
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者,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产生着直接的巨大的影响。在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中增加信息技术内容及其权重,提高对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与质量标准的要求,不仅对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评价,还要对课后线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与指导以及数字化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状况进行考查评价,推动教师重组教学资源,重构教学流程,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
(四)加强学科课程数字化建设的宏观规划,使课程数字化媒体资源系列化
学校要对数字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宏观规划,建立信息化教师团队,规划好开发项目。
首先,要建立信息化教师团队,作为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同时为信息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要对信息化教师团队给予多方面的保障,又要做到“搭台子、压担子、要果子”三者的有机结合。要让信息化教师团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先锋队”和“特区”的作用。
其次,资源开发要有阶段性、层次性,学科资源内部要系列化、模块化,模块内部要联系紧密,模块之间要呈现阶梯状分布。开发的资源应包括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要包含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学习评价、反馈与个性化指导等内容。
参考文献:
[1]赵小军,陈文林.中职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02):227
[2]雷朝滋.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新征程[J].人民教育,2019(02):44-47.
[3]杨宗凯,吴砥.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亟待全面提速[N]. 光明日报,2019-04-23(14).
[4]丁金昌.延学不降质功夫在平时[N].中国教育报,2020-03-17(9).
作者简介:
黄蔚(1976年-),女,汉族,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