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王倩
[导读] 美国作家曾在《习惯力量》中所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获悉行为习惯对人们重要性不言而喻
        王倩
        寿光市明珠小学  262700
        摘要:美国作家曾在《习惯力量》中所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获悉行为习惯对人们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小学生而言,正处于成长重要阶段,自身行为习惯对日后发展至关重要,但其并非为一朝一夕促成,需学生长久坚持不懈,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美术教学进程中,不仅需将学生艺术情操予以陶冶,更需从点滴培养学生行为习惯,逐渐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阐述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意义,且给予针对性渗透策略。
        关键词:美术教学;小学;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习惯需在长时间内循序渐进培养,短期内无法将行为变更,或接触新事物逐渐适应养成。立足于深层次而言,习惯为人们发展重要基石,其与学生日后发展及综合水平提升密切关联,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日后学习及处事的导向,使学生终身受益。针对小学美术课程而言,其主要通过学生动手与思维联合,进而使学生将美术基本知识掌握,但其课堂具有灵活性,教学方式多元化,加之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较为活跃,在此种背景下极易暴露各类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利于学生日后良好发展。因此,需根据实际状况,结合小学生自身特征,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初中美术教学渗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意义
        针对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其主要强调学生可通过美术教学,判定自身行为是否正确,进而将自身行为约束。譬如,在节能环保进程中,其理念并非为将有害垃圾予以回收,主要通过小学美术教学,将环保理念有效融入,教会学生如何节能环保,提升资源使用率,增强学生节能环保意识,进而养成自身行为习惯。此外,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效融合,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新的导向,伴随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良好行为养成教育,成为学生美术教学实施核心方针,不仅使教学内容更趋丰富性及多元化,而且将美术学科价值予以展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日后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策略
1、加强文明意识培养,促进学生文明习惯养成
        文明意识培养,为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基础,需对其加以重视,只有学生拥有良好的文明意识,才能将其融入自身行为,进而将自身行为约束,而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学模式灵活多变,且教学内容极易吸引小学生眼球,小学生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较强,加之小学学生自控能力较为薄弱,所以在美术开放性课堂中,极易将自身行为习惯忽视,而美术教师需通过实际教学,对其加以重视。若想将学生文明意识培养,需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进入课堂秩序,在上课铃响之后,全班必须立即集合前往美术教室,需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且将自身学习工具配备齐全,不仅加强学生时间观念,而且增强学生遵守纪律习惯。其次,需做好个人、公共卫生。主要表现在学生服装整洁、禁止随地吐痰,在上课期间禁止将颜料进行随意倾倒,确保教室内清洁卫生,使学生卫生文明意识加强。最后,与学生及老师交流进程中,需文明用语,积极帮助同学,提升自身文明习惯意识[1]。
2、增强审美意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审美主要涉及美术作品审美,以及世界观人生审美,针对小学生而言,其处于成长核心阶段,各类良好行为习惯形成阶段,不良行为习惯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审美偏离正确轨道。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及时关注学生审美正确性,积极帮学生改善不良审美意识,并根据学生自身特征,教会学生积极审美方式,需加强以下几方面教育:其一,给予学生美的教育。针对小学生而言,其可能对美理解较为片面,且对其类型未能加以了解,美术教师需积极授予学生相关知识,使学生将美核心要素了解,不仅包含身体美、心灵美,而且涉及语言美、精神美等。

其二,在美术练习进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绘画,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正确审美意识。譬如,在六年级上册《丰盛的大餐》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将自身喜爱食物予以描绘,在实际绘画之前可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自身喜爱食物,并将同学喜爱食物绘画,不仅可增强学生间交流,而且使学生将绘画要点掌握。
3、重视学生责任心教育,加强自身行为约束
        美术教学进程中,其外界影响因子较多,多数学生作业完成成效不理想,并非为教材多元化,而是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因此,需在美术课程中积极将“三爱”理念予以传输,使学生责任心予以加强,进而将自身行为约束。首先,爱自己。强化自我美术技能训练。积极鼓励学生不断掌握绘画技能,在绘制自身作业中,需对自身作品进行保护,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使学生获悉自身作品来之不易,爱护自身作品即为爱护自己。其次,爱集体。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合作,通过此种方式不断加强学生责任意识,使学生更加爱护集体、集体荣誉感增强。最后,爱器材。教师在授课之前,需积极告知学生器材正确使用方式,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正确使用器材,培养学生爱护器材习惯[2]。
4、注重学生积极进取意识培养,助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美术课堂活泼生动,加之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对新事物总能提起学习兴趣,但班级中不乏存在部分自卑学生,错误认为自身未有绘画天赋,对美术课丧失兴趣。教师需积极关注学生心理活动,针对此类学生更应给予适当鼓励,为其树立学习自信心,给予充足的美术绘画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课堂上多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将自身闪光点展现,增强自信心,利于学生良好行习惯培养。可根据实际教学状况,积极在教学进程中设计相应的比赛,譬如将教师讲授的绘画技巧、设计方式等掌握,在此背景下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同时学生若处于成熟绘画阶段,可借助比赛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意识,进而为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奠定基础。最后,需对学生心理素养及道德意识加强培养。伴随我国新课改不断加强,美术教学方式愈发丰富,在教学进程中从各个点滴便可获知学生性格、能力及兴趣。譬如部分学生具有天赋,但动手能力较为薄弱,教师需根据学生特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心理素质及道德思想教育,使学生正确对待自身优势,同时将自身不足予以明确,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我约束,积极向优秀学生学习,积极取长补短,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提供助力。
5、加强集体行为培养,影响学生个人习惯
        集体行为习惯对学生个体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可将学生个体行为予以约束,而且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巩固重要途径。反之,集体行为习惯不良,学生处于此类环境中,自身良好行为习惯难以养成,在美术课程需加强以下几方面培养及训练:①针对课堂纪律学生需严格遵守,杜绝学生扰乱课堂纪律,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便于将自身行为约束。②教师需积极将课程进行严密组织。针对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及时教育,积极将各类优秀行为予以表扬,针对不良行为教师需给予相应批评,使学生获悉自身行为不足,增强学生是非分辨能力,使班集体更加和谐、融洽,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提供优良的环境。③严肃班风,将集体价值发挥。美术教学进程中,教师需积极正确引导学生自行将班集体利益维护,使学生勇于与不良行为做斗争,教学中可通过游戏,向学生讲授游戏规则,不仅需加强合作,而且需具有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合作、团结友爱习惯[3]。
结束语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完成,特别为美术教学中,其教学手段较为多元化,具有一定开放性,教师需积极根据小学生特征,在美术教学中,不断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将学生闪光点予以明确,通过多途径不断对学生行为约束,提升学生责任意识、文明意识、审美意识等,为学生日后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治兰."美"在好习惯,赢在起跑线——浅谈美术学科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4):11,13.
[2]孙徐凤. 在赏识教育中培养学生美术课堂上良好行为习惯[J]. 科普童话, 2018(42):P.12-12.
[3]王碧微. 浅谈美术教育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J]. 读天下(综合), 2018(8):P.244-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