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 王璠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化,我国在各行业领域内均实现了创新发展,教育领域也出现了更为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不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活动
        王璠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张家楼学区教育服务中心(滨海)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化,我国在各行业领域内均实现了创新发展,教育领域也出现了更为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不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可明显丰富教学内容和实施的形式,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客观前提。但创新手段的应用也会对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初中美术教学作为集中体现传统文化的途径,需格外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美术;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初中美术教学基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集中体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可为学生提供更具有感染力的传统文化学习渠道,其现实意义更为明显。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和时期不断发展传承下来的经典思想,具有更为鲜明的民族特征,而传统文化对思想和品德的修养,也可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思想根基。
        1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意义
        时代变迁促使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与国外文化产生了更为紧密的互动,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挑战。现代人应意识到,随着外来文化在中国的渗透深度日益加强,我国的传统文化如果没有更为深厚的根基,则无法避免会被外来文化所取代。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受到多种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中的部分内容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我国传统美术文化发展历史较为久远,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古人对艺术的追求,对于新时代的初中生,学校更需侧重加强对学生开展文化传承和建设工作,不断提升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以此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情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从多个角度开展学科教学工作,侧重发挥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影响作用,促使学生形成更为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传统美术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而初中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需接受重点培养,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来传达和渗透传统文化,更具有历史意义。因此学校应主动肩负起教育责任,为保护传统美术文化积极研究有效的实施路径,不断努力拓展美术文化的传播形式,促使初中生获得更为全面和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
        2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1重视引入传统文化当中的美术元素
        在目前实施的美术教学获得中,教师需侧重培养和锻炼学生形成想象能力。教师可结合传统文化的优秀素材作为提升学生想象能力的手段。促使学生在对美术活动进行认知时,嫩巩固自主形成更为个性化的思考和审美方式。在传统文化中具有较多的美术元素,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到传统文化内来深入挖掘资源信息,通过对传统美术的了解和研究来激发学生形成更高水平的想象能力。在学生开展美术设计和创作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将传统艺术和现代化的艺术元素结合使用,主动将传统元素有机应用到现代化的美术创作中,从而找到传统与现代艺术表现的平衡点,不断创新艺术表现形式,拓展创作的思维。因此教师需在具体规划教学活动时,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美术素材信息,主动将传统文化体现到现代的艺术创作中,选择更好的展现方式来表现传统文化资源,以此锻炼并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技能,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在美术中的应用价值,并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教师可在学生具体开展美术学习时主动引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有机会更为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内容,接受潜在的文化熏陶和感染。通过在美术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和开展德育教学,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体现出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在掌握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接受传统文化对品德方面的影响,以此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并在传统文化当中受到思想熏陶,形成更高的艺术素养。
        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的剪纸练习,便可将传统文化中的纹样应用其中。此外教师还可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来进行文化学习,如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便有看花灯的习俗。花灯上有各类剪纸图案,其技巧生动灵活,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同时还可传达出传统文化的意蕴。学生可通过观察来自主进行实践操作,以此提升文化与艺术修养。此外教师还可带领学生了解其他种类的艺术形式,如皮影等。该种艺术形式看似比较陌生,但其与剪纸具有较高的内在关联。

教师可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和了解皮影艺术,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此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的探究兴趣,形成更为坚定的民族自信。总之,若想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意蕴,便需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挖掘教材内容的深度,从而实现更高的教学质量。
        2.2通过合作探究提高传统文化渗透效率
        2.2.1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形式可作为更为高效的教学互动模式。在开展初中美术教学时,教师便可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这样便可全面提升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建立高效课堂。学生可通过合作学习提升自身的实践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以小组竞争的形式来提升学习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教师也需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展现能力提供更为宽泛的空间,让学生可结合教学内容自主思考和研究,如进行“对印的乐趣”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便可鼓励学生自主交流,共同讨论对印的内涵和应用途径,此时学生可获得更多的参与和表达的机会,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评价。
        2.2.2开拓创新
        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时,也需同步进行深化思考。由于文化的发展具有变化性特征,其需以时代发展为背景,因此学生需具有更高的开拓精神,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传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期间,还需形成去粗取精的意识,学习传统文化便是将经典的、优秀的文化精髓应用到美术学习中,同步将滞后性的内容进行排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思考和实践,以创新性的思维吸纳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如在开展“商品的包装的色彩搭配”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便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广泛搜集素材,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分享,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并通过信息技术多样化展现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意识到通过创新思维体现传统文化元素的意义和价值。
        2.3开展实践活动加强传统文化渗透水平
        2.3.1开展实践活动
        弘扬传统文化需以实践活动为基础。通过规划和设置美术教学实践活动,可将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效渗透到美术活动中,以此锻炼并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实践技能。学生可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身的优势和才能,教师也可通过规划学科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以此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性。如开展“第五课纸浮雕”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带领学生提前准备折纸工具,结合教学的实施过程展示多个展品。此外还可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同步观察折纸的步骤和过程,让所有学生均能够获得实践的机会,在兴趣的促进下更为积极地完成实践活动。
        2.3.2文化传承发展
        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式的继承是所有初中生的学习使命,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实践时,也需持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努力将经典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更为深邃,能够全面反映出我国文化和思想的精髓。学生在学习美术时需同步承担传承文化的重任。如在学习“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可广泛使用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了解到佛教传入莫高窟的历史,及其从发展到消失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内容,从而形成坚定的文化传承的意识和志向。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教师通过科学的开展美术传统文化教学,加强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教师要掌握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从而为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吴光俊.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87.
        [2]杜军.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的情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
        [3]鲁振芳.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中开展的情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