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航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中心小学, 315101
摘要:结合小学美术创作教学的现状,简要说明了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核心素养下,以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价值为基础,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重点阐述,探讨具体的培养对策,为广大同事提供思路。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意实践 现实问题 培养对策
引言:目前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理论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以核心素养为本培养以课堂为基础的小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的研究还不多。另外,小学美术创造力教育中普遍存在思想认识不足、教学资源限制、教学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以美术的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探索小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培养途径,解决现实问题,拓展创造美术教育的价值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立足点。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的问题
近年来,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培养学生美术综合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现在很多小学美术教师仍然坚持传统教育理念,错误地认为美术教育是让学生画画和手工,这些活动都要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如果小学美术教育过于开放和实践化,整个教室秩序就不能得到保障,更难执行。由此可见,小学教师对创造性美术教育和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偏见。另外,教学方法单一、以往的教学模式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还会大大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能力不足
许多小学美术教师对创造性美术和美术核心素养的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很多活动是为了应对教学任务,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无法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小学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修养,缺乏结合教材设计创意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校方支持不足,提供的教育资源有限。但是最终是因为小学美术教师自己的理念和能力不强。
(三)环境建设滞后
教育环境建设是实现创意美术高效教育的前提,包括材料投入、硬件配置、资源建设等。但是客观上,一些小学美术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他们开展的教育活动基本上来自教科书、网络或教案,创新力不强。小学生接触的美术学习资料单一、重复,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创意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削弱创意美术教育的价值。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对策
在明确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价值的基础上,小学美术教育要针对现实问题,及时改变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优化,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参与热情
目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能有效地实现情境创造、构思转换、生动表达,帮助学生获得更深的理解和认知经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特别是小学美术本身具有较强的色彩性、层次性和艺术性,与多媒体教育非常协调。也就是说,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多媒体的巧妙使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实现教材内容的多元化艺术演示,确保创造高效的美术教室。
例如,在进行“剪纸”的美术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用短视频向学生展示中国民族剪纸艺术的起源和艺术价值,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以热情的姿态投入后续实践活动。然后,老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关于如何快速切掉一只鸟的教程视频。生动的画面和具体的阶段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实践工作的参与欲望。结束后,所有学生都努力制作自己的剪纸作品。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剪下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详细介绍中华民族剪纸艺术的传承价值,从而加强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意识,在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活创造性思维
创意艺术教学法是教师在创意艺术活动中为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使用的指导方式,是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学习的具体方法。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创意美术活动的效果好坏。小学生参与创意美术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有趣的游戏过程。这些活动通常需要在观察、实践、游戏、交流中完成。因此,教师应革新构图法、拼贴法、涂鸦游戏法等创意美术教学法,正式动员学生活动,激活学生的创意思维。(威廉莎士比亚、创意、创意、创意、创意、创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使折纸、紫盐、剪纸、贴纸等手工课变得富有创意,同时融入学生喜欢看的游戏元素创意艺术课程比其他课程有趣,为高效的创意艺术教育提供重要保障。在小学生创造力美术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在提供多元化资料的同时,结合学生差异性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想象力受限、抄袭严重的问题。(威廉莎士比亚、创意、阅读)()将学生分为活动组,组织撕、剪、等多种类型的美术游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提升。
(三)课外练习,提高综合素养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育的根本是生活。也就是说,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整合生活要素,通过课外实践丰富学生体验,让学生的美术创作实践最终面向生活,让创新能力在生活的支撑下依靠。
例如,在进行《神奇的石头》美术教育期间,教师带领学生自然真实地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石头,同时启发学生进行石匠创作,深刻挖掘其背后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创作)这对小学生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新的经验和探索。部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各种形状的石子,进行个性化。另外,一些学生收集了很多石头花,铺上泥土,种上绚丽的花,自然气息浓厚。另外,一些学生将其放在鱼缸底部装饰水草,为小鱼创造了更加和谐的生存环境。美术和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说是美术元素和生活元素的完美结合,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增强创造美术实践的实用性,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创造美术的生活价值。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
结束语
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很重要。这不仅是小学生实现高效美术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所需的核心素质和素养。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教师应从根本上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通过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想象力空间,全面调动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动性。促进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森.迁想妙得,让“创意之花”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绽放[J].教师,2020(24):103-104.
[2]关键.重视创意实践 培养创新能力——小学美术“创意绘画”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9(10):208-209.
[3]甄玲玲.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有效开展儿童创意线描画教学实践[J].山海经,2018(1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