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川 张秀生
河北经济管理学校 河北省 石家庄市 050071
摘要:技能大赛的普及,为全国中职院校师生技能、风采展示提供有效的平台,推动各类型中职院校进行教育思路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当前,已有部分中职院校开始实施赛教融合模式,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针对计算机专业,实践价值非常显著。本文重点探讨中职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赛教融合模式的运用价值,以供参考。
关键词:赛教融合模式;中职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社会经济发展,市场体制改革下,对于人才的需求尤其是毕业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毕业生掌握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具备综合能力与高素质,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提出新要求,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还要重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实力。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其实践性较强,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虽然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发展效果显著,但学生实践能力还有待提升。赛教融合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在其趣味性教学下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明显提升,从而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赛教融合模式的内涵
赛教融合模式是对技能大赛的模仿,以一种高仿真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竞赛环境,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训练学生学习、掌握实际竞赛中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从而为社会培养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并针对学生具体学习表现进行有效的考核与评估。学生在竞赛式的教学模式下,巩固已掌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合理操作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也加深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了解与交流,学生了解市场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以此为目标提高就业竞争力。赛教融合模式的实施,要具有四大要素,分别是竞赛项目的设立必须与学生专业教学规划以及技能教学要求相适应;竞赛过程要安排专业导师与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评价;竞赛结果必须收到社会相关行业的认可;竞赛流程要包含前期培训、强化培训以及赛后培训三个阶段,并且三者要保持同一。
二、赛教融合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1.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赛教融合模式注重师生视野的拓展,强化师生交流、沟通。赛教融合模式为学生进入企业实地参观学习提供条件,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内部,学生在亲生经历与接触中逐渐了解计算机专业岗位主要的工作内容有哪些,求知欲望被激发,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必须提高自身创新性。赛教融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加快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多与企业计算机人才接触并互相学习[2]。中职院校也可多多吸纳企业计算机人员,让他们利用自身工作经验以及实践经历给学生授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产生创新意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学校可开展真正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与计算机人才互相交流、学习,在竞赛中感受到创新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欲望。
2.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在创新思维的指引下人们才能开展有效的创新活动,可见创新思维是所有创新能力具备的前提,大脑是人们解决问题的智慧库,创新活动的开展与进行都需要大脑创新思维的指引。而创新思维就是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这种思考具有划时代性。创新思维与其他思维活动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具有新意的同时还要打破常规,不依靠固有思维进行思考,而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寻找新的方向、重新塑造,最终产生新成果是独一无二的[3]。发散性思维与集合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种形式。发散性思维的目的是求异,面对同一事物时要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并重组已知信息,拓展思维,寻找不同解决方法。集合性思维是收敛,如其名就是组合所有的信息,得出最终结果。而赛教融合模式能够同时激发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发散性思维与集合性思维,这对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三、“赛教融合”式对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意义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先从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始、再到创新思维的训练,最后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基础,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实施需要创新能力将二者组合得以实现。所以,赛教融合模式下,学生创新三大要素的具备,才能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确保中职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从而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四、“赛教融合”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过程
首先,制定符合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有针对性地形成了基于赛教融合、赛教融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赛教融合、赛教融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型以赛教融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赛教融合、赛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记录、赛教融合、赛教融合的课程评价方案。
其次,实现培养过程五种融合
(1)课程设置相融合:在“赛教融合、赛教融合“的课程体系下,打破以往的传统的课程设置,把基础课程融入到专业竞赛项目中,做到赛教高度融合,师生不再觉得基础课程在职业学校属于鸡肋,无所用处、枯燥无味,而是大有所用,实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目标。
(2)教学内容相融合:将竞赛由重点项目向重点课程、由专业核心课程向其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再到公共基础课程进行推广,以点带面,实现竞赛内容向所有课程的转化。教学内容则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将教学内容与技能竞赛内容有机融合,将竞赛规范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环节中。
(3)资源相融合:竞赛设备、教学实训设备和文化建设同步更新;整合大赛数字资源开发机考题库和虚拟实训中心;发挥金牌教练的引领作用,成果辐射全部专业教师,大力发展名师工作室和双师型教学团队。
(4)过程相融合:实现教学过程与竞赛过程相融合,立足课程竞赛实现全部课程赛教同步。
(5)评价相融合:促进教学评价与竞赛评价的融合,将过程考核与期末总结性考核相结合,考核采用“以赛代考”方式,将竞赛中的实训与理论相结合,自主开发无纸化考试系统,对理论进行测试,通过对项目实施完成过程评价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最后,赛教融合解决原有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问题
通过构建赛教融合的课程改革,原有的教学内容与大赛相对独立,教学是全体学生的教育、大赛是少数学生的培养,赛季荣获解决了教学和大赛两张皮的问题。解决了课程内容更新缓慢、建设周期长、效率低等,教师方向和知识与职业教育发展前沿不匹配的问题。师生通过参加比赛,展示自己,实现价值,解决了学生缺乏学习的方向感,教师缺乏教学的成就感,采用以赛代考的评价模式成功解决教学缺乏规范有效的评价标准。
四、结语
总之,在赛教融合模式下,学生在竞赛参与中不断学习、获取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锻炼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赛教融合模式下,综合素质与能力不断提升,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可见该模式的实施对于学校、教师与学生都具有积极作用,是值得被提倡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宇.职业院校“赛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7):111.
[2]梁玲萍,范莉峰.赛教融合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探索——以“职业价值观”专题教学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5):207-208.
作者简介:张立川:1968年5月出生,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高级讲师,本科,主要从事计算机方面教学。
张秀生:1968年10月出生,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正高级讲师,本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带头人,主要从事计算机方面教学、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