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英语学科发展性评价模式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 徐新花
[导读] 农村地区受到经济发展的限制,教育工作发展也受到诸多限制,甚至会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这也成为激励农村地区教育工作者发展的动力所在
        徐新花
        广西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中学   542700
        摘要:农村地区受到经济发展的限制,教育工作发展也受到诸多限制,甚至会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这也成为激励农村地区教育工作者发展的动力所在。在英语教学中,农村地区初中英语学科采用科学发展性评价,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学生积极暗示,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农村地区;初中英语;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关注到学生学习能力与个体进步的评价方式,是一种更为注重学生学习与探究过程的评价形式。在当前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组织运用科学发展性评价,可以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展现的知识与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方面展开评价,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就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科学发展性评价,应当包含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对学科的积极性、对探究的积极性等。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关乎交流与表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有很多机会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与互动中,此时也暴露出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情况。在组织教学中,课堂情况可以作为一定的评判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有时教师也会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合作探究的活动,此时教师不妨增加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由小组成员完成评价环节等。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鼓励,针对情感态度的评价,语言也应当更为柔和与积极,也是需要教师在措辞上注意调整的。
二、就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进行评价
        传统英语课堂的评价中,教师会更多地关注到最终的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能反映出学生的一种学习与探究的状态。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习惯、兴趣等的培养,而这些通常都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与运用的方法中。在当前的班级教学下,很多班级会自然地分层为学优生、普通生、学困生几个级别,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元的,这也导致很多统一的、唯结果论的评判方法是不可取的。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即关注到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是否投入主动性、是否积极参与到与教师的互动中是否在解决问题时有新的创意。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过程越来越多地交由学生完成,许多学生开始逐渐发散出自己的思维。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地域限制,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点是一样的,且可能要克服一定的方言问题,这些也恰好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共同成长的空间,由此激发并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初中生英语能力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问题渐渐变多、英语实践效益变得低下,可能会打击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理念,从而优化学生的英语能力,促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就如本班有几个学生在说英语的时候会表现出明显的口音,也因此担心会招来他人的嘲笑,不敢说英语。因此,笔者就引导学生学习英语音标知识,纠正学生的英语发音习惯,同时也展现了英语字母组合的常见发音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英语发音技巧。再者,部分学生不习惯阅读英语文本,且缺乏语篇阅读意识,习惯性的逐字逐句翻译文本。因此,笔者则组织了限时阅读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让学生使用略读方法去概括文本内容,由此改善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
三、评价展现的知识与技能
        必要的知识积累,是评价的又一重要方面。不同于以往的单纯关注知识积累的数量,同样也关注到积累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为学生提供一些展示性的内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鼓励学生去尝试一些新的内容。知识的积累有一个循序渐进与层层递进的过程,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评价。

如开始时学生掌握一些词汇,当学习到一些语法之后,除了基础的练习,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对话,甚至是看图配话等,这样的形式,不仅考查了学生知识的量,更能考查他们能否真正将英语作为一门用以交流的语言看待,主动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作为被评者,更可以被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到对不同作品的评价中。如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知识的建构等,这些都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向。
        四、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主要阵地,白皙的墙壁,单调的黑板在多元化的时代下难以使学生感受到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对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也是大大的不利,所以建设班级文化就变得非常有必要性。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当从学生的身心特点考虑班级文化的建设策略,从而有目的的建设班级文化,增强学生对班级的热爱,让学生在喜爱的课堂环境下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知识,以求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优化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系列短时间内难以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有些学生选择放弃等教师讲解;有些学生会主动去思考,找寻方法;也有些学生会选择寻求合作,组成小组共同学习。在农村地区初中英语评价中,应当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选项,对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方法进行统一的思考与讨论。在组织教学中,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关注到学生对自我学习的把握——在面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采取哪些方式。除此之外,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教师也可以进一步打开思路,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等,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做到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五、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提升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
        在以生为本的新时代教育环境,制度文化的建设不是对学生硬性要求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让学生处在非黑即白的世界当中枯燥的学习知识,而是通过一些班级规章制度的设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束缚能力,若是遇见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教师则应当以结合班级制度文化的方式以人性化的惩罚措施进行说服教育。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初中英语教师,我们要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方向,提高学生自觉遵守班级制度文化的意识,让学生处在有纪律严明、学习风气良好的课堂环境下,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英语是具有价值的一件事情,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度和班级文化建设质量的目的。建设班级文化可以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无论对课堂的教学质量,还是于学生拥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发展的能力而言都存在着积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教育环境下的初中英语教师,我们也要抓住建设班级文化的良好时期,以可行的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尽自己的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未来。
        
        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始终都是教育工作的难点与攻坚点,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在学习英语学科时,还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发音与基础性问题,尤其是在城市校外辅导机构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农村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多依赖于校园的教学,此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的,不应仅仅是基本的知识,更应当是学习的方法与思路、探究英语的兴趣等,这些都不是简单地通过记忆单词、语法所能获得的,而是要灵活运用、养成习惯、建立自信等,其中,实施科学发展性评价,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价主体,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周彬.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探索[J].西部教育研究,2010,18(6):93-94.
        [3]沈亚楠.初中英语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探究[J].学苑教育,2015,16(4):5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