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艳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大学 830001
摘要: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全育人”应融合隐形、显性教育,挖掘其他课程中所蕴涵的政治思想,实现全面育人。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成人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应用角度,继而结合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相应的融合教学途径,旨在实现思政与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
关键词:成人高校;课程思政;专业课程
引言:自2004年提出“三全育人”以来,高校思政教育受到教育领域广泛关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2019年再次提出深度挖掘课程思政教学思源。近年来“课程思政”成为教育事业重要课题,相较于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的思政理念教学更可提高社会整体水平。
一、成人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应用角度
相较于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校是通过成人高考,以在职从业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采取函授、脱产、夜大学等方式实施教学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不难看出,对于成人高校学生而言,“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可直接作用于社会群体,更具教学实践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应用:第一,氛围式思政。基于成人高校专业课程展开氛围创设,在实际氛围下引导学生探索课程思政内容,实现思政实践的同时,兼顾教学创新,转变“填鸭式”教学。第二,情景式思政。结合思政氛围从借助一定情景实现知识融合,在专业教学情景中,将思政、专业课程内容与学生紧密联系,学生可在教学情景中感受思政理念,并深化专业课程印象。第三,信息化思政。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教学创新变革,实现专业教学“课程思政”过程中,应借助互联网资源与新兴教学平台实现信息式思政,融合多方资源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第四,全面化思政。现阶段成人高校“课程思政”主要针对教学内容展开,且流于表面,学生对于思政理念重视程度不高,在全面化思政角度下,强调专业课程的思政全面渗透。
二、成人高校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途径探析
为切实基于成人高校专业课程展开思政教学,实现高质量“课程思政”,可从营造思政氛围、特色情景教学、线上线下融合、优化思政评价四个角度将“课程思政”融入至专业课程中。
(一)营造思政氛围
对于成人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而言,学生在长期职业发展中对于课程内容具有一定了解,可基于专业课程营造思政氛围,例如:围绕专业课程内容展开辩论会,在激烈讨论下学生思维得以发散,并形成自由且热烈的思政氛围,在辩论过程中实现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
除此之外在教学实践中,可增设课堂讨论内容,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在专业课堂展开知识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实现思政教学渗透,例如:上海同济大学举办“超级大课堂”,在交流现场围绕“课程思政”交流,在教师与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超级大课堂”作为“课程思政”载体角色,承载着教师的思政理念与专业知识,在沟通互动中影响浓厚思政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渗透,与此同时营造思政氛围过程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式课堂,实现思政渗透的同时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二)特色情景教学
在教育新时代,强调教学方式改革,转变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成人高校相较于普通高校,教学过程更为灵活多变,在实现“课程思政”专业课程融合时,可在思政氛围环境下,采取情景式教学新方法。例如:对于思政教学而言,主要为实现价值思想升华与正能量传递,教师可基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围绕新时代时政热点展开教学,借助小组讨论、观念分享等形式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以热点资源作为思政融合切入点,便于学生展开自主性发言,在教学过程中,需由教师抓紧引导学生将思政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寻找时政热点与专业课程契合点,规避融合生硬、效果不佳等现象出现。
“课程思政”特色情景教学可在情景剧模式下完成教学,随着“课程思政”的全面提出,上海高校积极创办思政情景剧,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裘沛然》、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上海理工大学《刘湛恩》等,以专业领域先锋人物为中心展开情景局演绎,借助“大师剧”模式实现专业课程思政化创新[1]。
(三)线上线下融合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资源共享化逐渐成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大线上教学平台功能日渐完善,而成人高校主要采取函授、脱产、夜大学方式展开教学,对于成人高校而言,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方式更为适用[2]。例如: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专业课堂,以此为平台实现网络教学资源传输,教师可采取录制微课形式展开线上教学,在弹幕、评价等功能辅助下实现线上教学互动,教师可针对学生所反映问题,于线下课堂展开拓展分析,实现了专业教学针对性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渠道分享“最美逆行者”等思政视频,引导学生自主观看,并围绕思政视频资源展开讨论分享,以此实现成人高校专业课程与思政的深度融合。
(四)优化思政评价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挖掘“课程思政”过程中,应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现阶段成人高校主要以内容思政为中心,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专业化转变存在并未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现阶段期末测评为主的课程评价体系展开优化,从思政角度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例如:在过程考核指标中增设思政理念,从评价角度引导学生实现思政转变,同时对于期末测评内容进行一定调整,增设期末专业思政考核内容,以此实现课程思政全面化渗透,并结合所学专业调整思政评价、过程评价、成绩评价比例,对于医学、财务等思政重点专业适当增大思政评价比例;与此同时采取生生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三者同时兼顾的评价模式,以此获取学生整体客观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实现自我反思,全面落实成人高校专业课程的思政化转变。
结语:综上所述,成人高校“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可从多个角度展开应用,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营造思政氛围,在新课改背景下采取特色化情景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资源展开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突破教学时空桎梏,同时应优化现有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学生对于思政教学的重视,全面促进“课程思政”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兵,李滨,张志维.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12):56-60.
[2]周婉婷,马锦程.“互联网+课程思政”:价值意涵、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19(06):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