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波
海曙区古林镇薛家小学
内容摘要: 汉字和书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和书法文化教育担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任务,以其实践性、艺术性和文化性培养小学生爱国情怀、价值观、思想品质、艺术修养等。学校以墨香浸润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它有利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学校可以墨香浸润教育为基础,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为了更好地推进墨香浸润教育,学校应该统一思想,制定墨香浸润教育规划;营造小学墨香浸润教育氛围;打造有书法特长的教师队伍;完善小学墨香浸润教育课程体系;践行小学墨香浸润教育的活动策略;创建墨香浸润教育多元化创意评价体系。
关键词:学校特色 墨香浸润 校园文化 创意评价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涵了中国传统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书法教育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也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
学校重视书法教育,坚持以墨香浸润教育为切入点,把书法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将墨香浸润教育作为学生历练心性、培育根基的良好平台。经过多年的摸索以及通过进行《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墨香浸润教育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实践研究,我们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为学校打造书法特色校园文化工作始终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奠定基础。
一、制定墨香浸润教育规划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墨香浸润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它有利于学生的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创建墨香浸润教育,对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墨香浸润教育扎实有序地开展,实现书法教育可持续发展,我校成立了学校书法特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上下一心,统一思想,针对学校实际,制定书法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健全有关书法教育的规章制度,确立了营造氛围、师资培训、书法教学、组织活动等一系列方案措施。书法专职教师负责研究制订每学期的书法教育教学计划,确定学期教学目标、具体措施、教学步骤以及活动方案,并在实施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方案,使墨香浸润教育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营造墨香浸润教育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人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营造良好的书法育人环境,在推进学校书法特色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 完善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是开展书法特色教育的关键要素。学校用心营造具有传统文化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多处建筑彰显“书法气息”。书卷上的千字文、兰亭、书法教室、书法陈列室、书法长廊等建筑,充满了浓郁的书法气息。通过环境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学校积极购买书法教学用书、书法纸张、笔墨、教学光盘和一些相关的教学软件,为学校书法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二)营造书法氛围
校园文化对于学校开展书法特色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学校在校园的墙壁、楼道、教室等学生经常出入的显眼的位置安置激励学生成才的古今佳句、名人名言,为了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爱上书法,这些古今佳句、名人名言可以由师生亲手书写,然后选取其中的优秀作品由学校统一装裱、安置。在班级文化布置中,可以在各班教室开设“佳字欣赏”、“书法作品展示园地”、“班级手抄报”等,定期展出学生的写字作业、书法作品,为学生展示书法艺术搭建一个大舞台,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浸润在墨香之中,潜移默化地爱上书法。
三、打造有书法特长的教师队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书法教师队伍是抓好书法特色创建的关键。学校要树立“教师是发展学校的动力”的理念,大力开发本土教师资源,加大书法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苦练内功,培养一支能胜任书法教育教学工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让这支高素质的队伍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的学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全员培训
作为一所以书法为特色的学校,所有的老师都应该转变观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老师首先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在墨香浸润教育理念下,为提高教师的书法教育能力,学校规定统一时间,书法专职老师为老师们硬笔书法、粉笔字、毛笔书法培训。
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书法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积极邀请书法家到校开设讲座,增加教师的书法专业知识与书法专业素质。老师们奠定了书法基础,就能更好服务学校,教育学生。
(二)鼓励创作
为了鼓励教师勤练字,学校为教师免费提供笔、墨、纸、砚,为教师提供练习书法的便利,有效地激发教师练字的热情。同时,学校为教师提高书法素养搭建学习平台,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教材,观看名师教学录像,定期举办书法交流会、书法教学研讨活动。此外,学校为教师展示自己的作品提供多种平台,如定期评比教师作品,并将之装订成册进行存档;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教师“三笔字”比赛,优秀作品展览,教学设计评比等。
三、完善小学墨香浸润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梳理了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后,认为书法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途径是相通的,资源完全可以共享,三者是完全可能融合的。关键是如何融合,形成学校的课程体系,使教育形成合力。
(一)书法课程体系化
把墨香浸润教育与学校课程建设巧妙融合,打造墨香浸润教育课程体系。书法课与语文、美术、科学、信息技术、拓展性课程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墨香浸润教育课程体系。
图一:墨香浸润课程体系图
(二)开发校本教材
学校依托地方书法课程体系,结合学校“仁爱、厚学、体健、和美”的育人目标,将书法课作为特色校本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并由书法专职老师编制校本教材《写字练习册(基本笔画)》和《写字练习册(偏旁部首)》,供学生练习使用。
学校还开发了《历代经典碑帖解读》和《书法家故事集》,供学生们学习使用。让学生了解碑帖以及碑帖后面的故事,学习书法家“仁、义、礼、智、信、”的高尚品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
四、践行小学墨香浸润教育的活动策略
学校不仅因地、因校完善课程体系,还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浓厚的墨香氛围中,在传统文化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一)古诗词考级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校学生开展古诗词诵读考级活动。学生浸润在诗的海洋里,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提升了文化底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书法节
每年6月份,学校开展书法节,组织书法考级、现场创作、作品展示等活动,丰富了课余生活的同时,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舞台。通过举办书法比赛,不仅宣传了学校书法工作,也让孩子从中得到快乐和成长,也激励着他们不断练习,写好书法。
(三)三礼教育
一直以来,我校把国学经典、书法教育、美德育人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为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我校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因势利导的原则,开展了“三礼”教育——开笔礼、成长礼、毕业礼,形成了科学长效、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教育目标体系,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打造出独具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四)喜送春联
每年春节前,书法社团的师生开展“笔墨传承,迎春送福”送春联活动。现场不仅有书法家,还有学校的小书法家们。她们手持毛笔,挥毫泼墨,将一幅幅包含祝福的春联及福字送给来往的学生和家长,让大家感受浓浓的年味儿。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五)微信推送
网络信息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沟通和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服务校园学生,促进校园文化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学校在微信公众号中开设 “小小书法家”、“优秀作业展”、“家书展”等栏目,每周更新。微信推送做到了“十百千”的辐射作用,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学校的墨香浸润教育,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五、创建墨香浸润教育多元化创意评价体系
现代教育评价重视发挥评价对象的主体作用,重视他评与自评相结合,注重自我调节的过程发展,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按照评价目标体系,使评价过程成为“学习——对照——调节——改进——完善”的过程,有利于评价对象及时看到成绩,受到激励和鼓舞,找到差距,及时改进和提高,有利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一)评价内容丰富化
评价的内容采用“分项评价”。从字面上来看,“分项评价”就是一项一项去评价。事实上,对于“分项”的理解完全可以多维度考量,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分,也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能力分。一个学生即使在书写上不是最棒的,至少能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优秀,通过这样的评价,不断鼓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长处,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学习。
(二)评价方式多维化
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和终结性。通过对学生在学期内的学习成绩、态度及能力的评价,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在此基础上,结合墨香浸润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考核标准。
(三)评价手段多样化
学校通过班级展示、校级展示、网络展示以及认证评价等手段,对学生的学科作业、书法作品进行评比、展示,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书法兴趣。
通过以墨香浸润为抓手,打造书法特色校园文化的实践与研究,我校对书法的理解与感悟在探索中逐步加深,学校的书法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自编了四本书法教材,提高了教师编写教材的能力,明显提高了师生的硬笔、软笔书写水平,并涌现出一批书法爱好者,在各级各类的书法比赛中屡获殊荣,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作风和刻苦顽强的意志,凸显了校园文化气息。我校将继续认真研究墨香浸润教育规律,积极探索墨香浸润书法教学模式,在指导学生创作优秀作品上多出力,在书法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上拿出新经验、新举措,打造墨香浸润教育的品牌,让书法之花在乡村校园绽放,让莘莘学子的人生浸润翰墨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