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的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张艳中
[导读] 产教融合是指将学校人才资源与政府、社会企业等部门组织的资源相互结合起来
        张艳中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理工学校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产教融合是指将学校人才资源与政府、社会企业等部门组织的资源相互结合起来,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协作创新机制,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本文旨在分析产教融合的概念,以及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内容,进一步为中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产教融合概念
        在我国的教育行业中,人才培养始终是其行业发展的目标所在,而在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是通过中职院校和校外企业的合作来实现的,其模式主要是“工学结合、顶岗学习”[1]。现阶段,在传统中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教育部门还提出了“产教融合”这一概念。产教融合是指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学校人才资源与政府、社会企业等部门组织的资源相互结合起来,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协作创新机制,与“工学结合”相比,更为强调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应当将教学、学习与实训相互融合的这一概念。由此可见,在我国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中,逐渐摸索出了其发展特色,正在推进阶段改革的发展进程。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产教融合是教育和产业经济发展的产物之一,两者之间具有一体化互动的联系,同时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加强对产教融合视域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能够推动教育变革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革命的进步。现阶段,产教融合视域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①模式改革思路具有创新意义,明确了国家层面的宏观导向和路径,在就业、教育改革方面均具有促进作用;②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核心内容,系统全面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③在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原则上,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目标,确保整改机制的落实。由此可见,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和实践,都是我国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的重要分水岭,也彰显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教育发展的特色[2]。
2产教融合视域下的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人才培养目标界定
        目前,我国在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仍旧处于探索研究的发展阶段,尚未形成一套一体化的培养系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阻碍了旅游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在旅游行业的教学中,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难点主要表现为:在政策扶持的基础上,自觉性有待提高;师生参与度并不积极;实习效果并不理想等。为了进一步创新中职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应从产教融合的视域下出发,重新打造专业性的旅游人才,界定人才培养的目标,重新构建教育产业的布局。对于中职旅游专业来说,在旅游行业中需要建立的一支综合性、高素质、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队伍,因此其人才培养目标界定来说具有全面性,应当符合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中职旅游专业人才道德和技能平衡,同时具备优秀的实践能力,不仅能够有效掌握中职旅游专业的相关知识,如旅行方案调度计划、景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还能够完成生态旅游管理与服务的工作任务。
        2.2构建“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构建“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其实是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仅强调建设旅游行业岗位工作调整的一体化系统,同时也会对其旅游行业的相关工作行为进行分析,将人才培养、职业发展、教学设置、企业生产等环节相互连接,从而达到产教融合的要求[3]。例如,通过导游业务的学习,能够执行导游讲解、导游生活服务等方面的任务;通过计调实务,能够掌握旅游线路开发、计价报价、合同签订等方法;通过旅游市场营销技术,能够完成市场分析、产品推广及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在销售渠道管理中也能提出建议或看法;通过旅游政策法规的学习,能够了解服务采购、合同签订、投诉服务等方面的注意事项,重建一个适应当代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和社会企业协同发展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2.3打造“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2.3.1校企深度融合
        现阶段,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大部分高校都在践行“产教融合”的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从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模式实施实际情况来看,大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但是,从广东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来看,其承载容量十分巨大,而旅游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中职学校解决相关的就业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我们应当重视校企深度融合工作的开展,遵循广东省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和原则,制定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和方案,并且与游艇旅游区、滨海休闲观光旅游区等经营方进行合作,建立校企实训基地。在校企实训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安排旅游服务、团队接待能力训练、旅游管理教学、计调实务实训、导游业务规范等项目,能够让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基地中获得实操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4]。
        2.3.2淡旺季工学互补
        中职院校在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工学结合”为主,在与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后,学生采用的是“2.5+0.5”的模式,即前两年半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学期去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培养的学生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用人单位反映学生在前两年半所学课程与社会脱节,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吃苦耐劳、专心、专业、专注等精神缺乏,学生忠诚度不高,学生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顾客。

目前,“产教融合”视域下,学生主要采用的是“淡旺季工学互补”的模式,根据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以及广东省旅游业的发展特点,主张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旅游旺季进入旅行社、旅游景区或者酒店等企业进行实习,在旅游淡季时学生返校继续上课。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能够让学生将课堂中的知识合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还能保证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旅游旺季的实习中收获更多的经验,在后续的课堂中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查漏补缺,可谓是一举两得。
        2.3.3培养现代学徒
        在教育行业中,其人才培养的模式有多种,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都制定出了针对性的方针政策,以满足不同中职院校学生的需求。国家在制定中职院校的培养方案中,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让中职院校与校外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学生能够进入企业中实习,并且直接签订用工协议的一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中职旅游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兼备学生和员工的两种身份,从根本上践行“产教深度融合”的要求[5]。在现代学徒制的应用过程中,采用“传帮带”的教学方式,具体是指:在学校学习时,教师是师傅,为学生讲授知识,使其拥有良好的技能知识储备;在校外实习时,企业员工是师傅,帮助学生强化实操技能,将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相互结合。一般情况下,中职院校会针对学徒制设立合作中心,安排专门的人员来对接旅游企业;旅游企业方面也会安排工作人员来协助处理学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同时还会有岗位导师进行引导,以提高中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
3产教融合视域下的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3.1 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
        虽然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大部分中职院校都都开始践行了“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这主要与院校的师资队伍能力有关。而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个人发展方面予以引导,帮助学生在就业问题中获得更多思路。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在中职旅游专业中,建设一支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队伍,加强资金投入,多开展教学培训、进修、教学交流等活动,为教师能力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此外,还应当对旅游专业的优秀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同时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旅游管理人才,可以在学校内进行经验分享,与校内教师共同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中职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将产教融合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3.2 合理应用智能信息化技术
        在数据与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环境下,许多智能产品不断普及,并且被广泛应用到教学领域中,推动着新时代的进步。在中职教育的创新实践中,必然会受到智能制造行业的影响,在信息技术变革的基础上,其教育模式和形态都会发生转变,例如智能校园的出现、校企一体化资源的转变、纸质教材向多元化课程资源的转变以及网络课堂的广泛应用等。因此,为了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制定中职旅游人才的培养方案,应当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加强对旅游专业的重视,特别是应当关注学生的实训发展情况,加大各方面的投资力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提供更好的平台。首先,在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中,应积极推进大数据战略,以“智慧校园”为依据,可以创设出“智能实训基地”的模式,将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点,引入中职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信息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其次,在产教融合中打造智能化的工学环境,从知识掌握、理解、应用、反馈等层面,来保证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实操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储备,以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此外,还应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特性发展,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学习情况、实习经验等,综合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来构建企业灵活性,同时也能保证中职旅游专业人才获得多样化的发展。
        3.3 践行“育训结合”,实现融合贯通
        目前,我国大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在教育改革中也明确提出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因此院校方面应当基于此,积极践行“育训结合”,实现融合贯通,具体内容包括:①文化融合;②人员融合;③技术融合;④服务融合;⑤课程融合。在中职院校中,其旅游专业的人才是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力军队伍,在人才战略的调整上,应当坚持“产教深度融合”的理念,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与产业紧密结合,以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进程。现阶段,中职院校仍然存在门槛低、入口松等问题,从根本上决定了其人才的特性,在短时间内难以通过有效的内外部手段来提高其整体水平,难以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在教育变革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职院校应当做好自身的定位和调整,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优势,在教育结构重组中寻找新的契机。
4 结语
        总的来说,产教融合视域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仍然是我们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如何通过课程建设、理念创新等方面来完善其教学模式,成为我们应当解决的问题。在中职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应将课程建设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现“生产”与“教育”的融合。但是,在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产教融合视域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仍存在不足,需要我们积累更多的经验,深化院校与企业的相互融入,共同介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实现“双主体”育人的改革成效。
        
参考文献
[1]刘海明,谢志远,刘燕楠.高职教育人才转型的战略思考:推进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兼谈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2):182-188.
[2]游明伦.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铜仁学院学报,2018,20(02):57-67.
[3]程晓农,杨娟,袁志钟,严学华,刘强.以“产教融合”为内涵的“全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8(Z1):63-65.
[4]张改清.智能化工作模式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变革探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2):66-71.
[5]陈锋.抓住机遇,乘势前进,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阶段[J].中国高等教育,2018(02):18-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