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 内蒙古通辽市 028300)
摘 要: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民间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民间传统民俗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从民间剪纸所表现出来的民俗文化中可以看到华夏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宏大气势。本文主要介绍了民间剪纸的历史渊源以及其与民俗文化的联系。
关键词:美在民间;中国民间剪纸;民俗文化
引言
在我国的传统艺术中,民间艺术是最丰富、最具美感的艺术,民间艺术承载了人民的艺术智慧和美好向往,也体现了人民的高超技艺,同时,民间艺术也与我国的民间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民间剪纸作为我国最广泛的民间传统艺术被我国人民传承和保留下来。在我国不同地区,都可以见到具有不同特色的剪纸,这些剪纸还被划分成了许多风格明显的流派。不管是什么流派的剪纸,都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生活所承载的情感,是值得花时间去研究其价值的。
1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发展之路
民间剪纸,顾名思义就是民间通过对纸进行剪裁而得的民间艺术品。而纸是在西汉时期所发明创造的,因此,在西汉时期以前,剪纸是不可能出现于世的。剪纸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将纸剪裁成镂空的形状。而镂空美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们开始对雕刻产生镂空美的追求。例如在黄河流域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豆,其圈足的花纹就是采用了镂空雕刻的技术。即使这种出土的文物不是剪纸,但是其表现得镂空技术却是剪纸艺术的源头基础所在。
前面所说的镂空雕刻技术可以说是剪纸艺术的前身,但真正要说剪纸艺术的出现,得要是纸出现之后的时期了。纸张是一种由树浆造成的物品,因此,它也具有易霉变腐烂的特点,特别是在南方这样潮湿多雨水的季节,几乎很难长时间保存。但在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干旱季节较多,雨水稀少,纸张很容易保存。民间剪纸是以前民间中几乎人人都会的手工艺术,剪坏了还可以重新再剪。因此,在西北地区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地区发现的北朝五幅团花剪纸是最早的,并且有依据可以查证的剪纸。这五幅剪纸作品先后出土,其中三幅是“花”,这三幅剪纸看起来形象生动、层次交错,但又不会遮挡其他花形,看起来内容丰富,极具韵律,这与当今的团花剪纸手法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剪纸到了唐朝时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特别是招魂,在当时的民间中,剪纸用于招魂的民间风俗已经非常普遍;而剪纸到了宋朝,由于造纸技术趋近成熟,纸张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剪纸所代表的含义也就越来越多。有的剪纸被用作装饰品装饰窗户门栏等;有的剪纸被做成彩灯,用于各大节日,其中最出名的“走马灯”就是那个时候被发明创造出来的。但当时的剪纸最常用于工艺装裱。
到了明清时期,剪纸艺术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了,并且达到了剪纸艺术的鼎盛时期,表现出高超的剪纸艺术水平。
2中国民间剪纸与民俗文化之间的渊源
中国的民间剪纸是以人民的生活作为基础进行创作的,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民间所传承的宝贵的文化活动,体现了人民的民俗精神。
2.1剪纸在传统节日中的应用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剪纸被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春节”,“春节”是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最重要,也最具有意义的节日,在“春节”之时,许多家庭都会对家里进行一番装饰,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贴春联和窗花,其中窗花就是民间剪纸艺术的体现,展现了一幅喜庆的节日气氛。
“元宵节”也是剪纸出现较多的传统节日,在“元宵节”,有一项内容就是闹花灯,这时候家家户户的门前都会挂上各色各样的彩灯,而彩灯上所张贴的剪纸更是多种多样。在民间的许多传统节日中,都有剪纸艺术的存在,这些剪纸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节日,同时也承载了我国人民复杂的情感。
2.2剪纸在喜丧礼仪中的应用
剪纸除了在各种传统节日中被广泛应用以外,还被应用于各类喜丧礼仪中。最典型的就是婚礼中用大红纸剪出来的“囍”字,张贴在所有婚礼举行的地方,同时这也是最传统的。在现代的婚礼中,剪纸艺术不再局限于“囍”字的剪裁,而是拓展到了糖盒上等这些婚礼用具上,成为了婚礼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丰富的剪纸表现载体在婚礼上的出现,为传统的婚礼带来了更多的生动气息,也为婚礼增添了更多的喜庆色彩。剪纸还在寿礼中有所体现,其中“八仙贺寿”、“松林鹤寿”等都是用红色的纸张进行剪裁,将纸张剪裁成一个“寿”字的形状,以此表示祝福。
以上都是剪纸在喜庆礼仪中的体现,除此之外,剪纸还在丧事礼仪中有所表现,比如大多数的殉葬之物都可以通过剪纸艺术来制作,最常见的有“金山”、“银山”、“发财树”、“童男童女”以及“高楼别墅”等,想要什么就剪什么,这也从侧面展示了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高超以及剪纸种类不受限制。
2.3剪纸在宗教信仰活动中的应用
剪纸还在宗教信仰活动中有所应用,一般来说,这类的剪纸作品承载了更为明显的个人意愿以及精神风貌,是民间为了表达个人的主观意愿,抵抗自然灾害以及满足自己所追求的理想需求所创作的。这类的剪纸作品同时也体现了对神灵的敬重,但多少也带有一些迷信色彩。这种迷信色彩也不是严重的,只是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精神情感寄托,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抵御苦难精神的情感。最常见的就是大门上的各类神仙剪纸,比如财神爷、灶王爷等。
3民间剪纸中的审美特色
民间剪纸具有一定的民俗文化以外,还具有独特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同时又有一定的超越民族精神的独立性,这就是民族剪纸的美感,存在于民间的美感。因此,剪纸在任何地方出现都承载着人们的深厚情感以及独特的审美风格。剪纸在民俗文化中的艺术独特体现,充分展现了剪纸在民俗文化中所展现的美,这种美既是剪纸本身的绝妙工艺,又是民俗文化赋予其的特殊的美好含义。因此,民间的剪纸艺术还需要华夏人民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这种探索是值得的,这种艺术也是需要我们传承保留的。随着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民俗文化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是适应社会的表现,同时也是提升民俗文化价值的关键。
结语
民间艺术都是我国的瑰宝,而民间剪纸作为我国瑰宝的一部分,在历史长河中留存于世到现在,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走出了一条文化道路,同时也提高了民俗文化的审美品味。民间剪纸还通过民俗文化展现了自己独有的魅力,体现了剪纸艺术的独特美,这种美推动着我国更多的民间瑰宝继续传承,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文静.论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继承问题[J]. 大众文艺. 2018(21)
[2] 贾娜娜.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研究——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例[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0(02)
[3] 刘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魅力与美育价值探析[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13)
[4] 侯妍文.镂金做胜,翦彩为人——民间剪纸地域特点概说[J]. 工业设计. 2017(03)
作者简介:姓名:赵鑫 出生年月:1983.3 性别:女 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 学历:本科 职称:中一 研究方向:高中美术教学 邮编:02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