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君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同时在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中,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当前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对旅游管理专业“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一)发展现状
我国的旅游业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发展较晚,但是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却非常快,而且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的倡导,我国的相关部门已经将旅游业定为重点发展的目标,而且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不仅加快了旅游交通业的建设,而且在旅游硬件设施上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为了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旅游产业结构及管理模式需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旅游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比如说,建立文化旅游模式,形成一个旅游产业链,通过各个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将旅游景点拓展成为旅游区,并配备相应的交通、酒店等等服务,让人们享受到安逸、舒适的旅游生活。
(二)人才需求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因为旅游业要想得到全面性的、多元化发展,就必须要配备专业化的旅游管理人才。也就是说,旅游产业在规模化的发展路上,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的上升,而且还必须要保证人才的质量。只有培养出懂市场、会运作、能策划的旅游管理人才,才能更好的在旅游产业方面进行创新与提升。所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人才数量的需求在扩大,人才的岗位需求也越来越多,从当前职业教育中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就业的形势来看,这些毕业生大都被分配到酒店、旅行社等等岗位上,虽然近年来这些岗位对于人才的要求并不太高,但是随着旅游产业的精细化管理,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培养标准也会不断提升,所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压力也非常大,既要能够让学生们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要给予大家更多的顶岗实习的机会,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性人才奠定基础。
二、“1+X证书”培养模式探究
高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旅游行业就业最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层次,行业人才需求与学生综合素质匹配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基于旅游企业对于学生多项职业技能的严格要求,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根据各学科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推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随着“1+X证书”制度的深化实施,其已然成为“职教20条”改革部署的关键内容,更是未来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引领。其中,“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1+X证书”模式的运行,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最终形成一种“一个专业、多种技能”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1+X证书”职业技能要求,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将相关的职业技能要求列入人才培养规划,并以“课证融合”的实施方案推进针对性教学,让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实现融合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多领域融合发展能力,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同时,在强化学生获得职业证书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个人愿景,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就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旅游管理专业“1+X”证书人才培养
推动“1”和“X”的相互连接,需强化学历证书的效用,关注学生长远发展基础培养;要高度重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推进职业人才培养、专项应用能力评价等方面的优势。该培养模式并不局限于单一的证书、证明,更重要的是以此为评价指标,变革和创新职业教育的模式,将“1+X证书”制度同专业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密切连接。采取校际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最终实现每个学生虽然只拥有一个专业,但拥有多种技能,实现“1+N”的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合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直接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以此指引课程计划、教学模式的设置,指引职业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实施。在教学中实行“课证融合”的针对性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用性、针对性。实现工学结合,以典型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以教師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学有所专、学有所长。推进教学体系改革,重梳课程体系,相关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证书相统筹,教学中推行“教训分离”和“以证代考”,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多维度高品质优化职业能力培养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为两大主要载体,职业能力培养是多元的,需要课内教学、课外实践的支撑,需要依托于校企构建多维度教学模式,对课内教学未涉及的内容或需实践习得的,应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岗位实践、顶岗实习、专项实训等不同维度的锻炼,以此提升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夯实理论学习内容。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自主、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形成与之对应的能力;强化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共性认知,根据发展、复合、创新等不同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让学生由掌握单一专项的职业人才成长为“跨界”的复合人才。
高素质旅游师资队伍的培育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通过产教融合、继续教育、对外研修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能力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从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中聘任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打造教学创新团队,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专业化教学水平。推进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开展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定期去企业实习,相关专业教师从具有行业工作经历且具有一定学历的人员中选聘。
结束语:总而言之,不同专业学生通过知识、能力与实践的交叉重构和相互拓展,实现职业技能与岗位能力的双向提升。国家应强化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专设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以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同时,要变革职业教育的评价方式和内容,根据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的相关要求,一一验证职业教育的学习效果,以促进要求与效果的相互融通。
参考文献
[1] 王金娜.基于“1+x”证书制度的职业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商讯,2019(33):191-192.
[2] 卜天然,黄飞.职业院校有效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路与途径[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