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张新胜
[导读] 在当前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成为了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张新胜
        山东菏泽市单县高老家乡张老家小学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成为了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并同时出台了诸多措施来有效发展农村地区教育。但从农村地区的教学情况看来,农村学生的阅读现状和理想状态相去甚远,在应试教育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农村地区的学生在阅读习惯上出现了忽视课外阅读、阅读方式错误等诸多问题,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将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故此,本文就如何有效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展开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一 影响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
        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在受到农村大环境以及应试教育与理念的同步影响下,使得教师无法为孩子创造十分良好的阅读空间。除此之外,农村地区的家长由于长期在外打工,也无暇对孩子的阅读进行相应的管辖,并且由于经济条件方面的限制,也无法为孩子购置其阅读习惯培养所需要的大量书刊和杂志。同时,不少农村地区的小学,由于校内图书馆开放不到位,再加之教师管理学生阅读的能力缺失,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部分学生在看到家长爱玩手机之后,也开始逐渐模仿,逐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导致学生原本应该用于文本阅读的美好时光浪费在了游戏中,这就使得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上均遭到了较大的限制,自然也就无法有效为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基础条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学生的父母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地打工,或者是在田间进行劳作,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懒散的特征,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也不会在课外的时间自觉进行读书。即便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需要多多阅读课外书籍,但由于缺失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只能够模糊的完成教师所交代的阅读学习任务,自然也就无法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成就感,从而逐渐丧失对于课外阅读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兴趣。
        二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价值
        农村小学的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其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所推行的素质教育更提倡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而在这个环节中也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能力,通过学生自身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或者是学习全新的知识,这对于学生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学生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可以自行在课外阅读健康书籍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水平,并在深受各种健康读物影响的前提下形成健全的心理人格,而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推行过程中所要追求的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学习、阅读的重要基础,同时,学生在良好阅读习惯的驱使下,也会尽量多读书、读好书,学生读书的过程也就是丰富自身知识体系,拓展自己视野的过程,并且学生在多多阅读书籍的时候,书中所展现出的美好情感,也会在学生情感态度体系的良好建立和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如何有效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1.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想要有效的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首先需要做到的一点是让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兴趣,只有这样方才能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需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自习课或者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为学生讲解一些有趣的故事,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身心发展所限,对于各类故事往往有着较强的兴趣,当孩子们陷入教师所讲述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时刻,教师需要神秘的告诉孩子,故事情节错综复杂,想要知道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发展,需要自己阅读原文,同时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向学生推荐与故事相关的健康读物,从而保障学生可以在全面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情感变化的影响下主动的进行阅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年龄及所处年级推荐适合其阅读的书籍,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其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并且这时候的孩子对于色彩鲜艳的物体有着较大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为其推荐一些图画较多的书籍,而在学生进入中年级之后,其识字数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会借助工具查询不认识的字词,为此可以向其推荐图文并茂的书籍。在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之后,由于其接触的名著节选较多,再加之其学习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师就可以将教材中节选的名著章节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如此一来,教师推荐书籍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能力,就可以帮助学生在有效激发其阅读兴趣的基础上,主动的投入阅读活动中。除此之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英雄和名人的事迹往往心生倾慕之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有关英雄名人喜欢读书的故事,并告诉学生纵观人类历史凡事做出巨大贡献的,往往都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更好的帮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产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2.传授学生基础的自主阅读方式
        想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也需要向学生传授一些最为基本的阅读方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要求学生一天至少留出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并为学生推荐相应的读物。除此之外,在每天早上也可以让学生以教科书内容为主进行20分钟的晨读,而在节假日的时候则可以鼓励学生自行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者是书籍,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之前了解全书梗概的习惯。简单一些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于书本的序文或者是作者的简介等内容进行阅读,从而保证学生可以对全书的内容形成一个大概的了解,并能够帮助学生在完全明确作者写作意图和最终目的的情况下带有目的的去进行文章的阅读。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动笔的习惯,简单一些来说,就是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身不认识的字词进行标注,并且对一些优美或者是具有争议的句子及时进行批注,从而在课堂教学环境中,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阅读氛围的有效营造
        人类的习惯养成往往是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这也就意味着学生自身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需要教师设计良好的阅读氛围,确保学生可以在良好的阅读氛围的影响下,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简单一些来说,学校层面需要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的情况下,设置规模适中的图书馆,并购买适应各个年级学生需求的健康读物。而教师也可以在教室里设置相应的读书角,图书的来源可以是从学校的图书馆进行借阅,又或者是学生将自身拥有的书籍拿到教室来进行分享,确保学生可以更好的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一些名人名家进行文章阅读时所执行的良好习惯向学生进行介绍,从而确保学生可以在榜样的影响下,在今后的文章阅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总结
        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因为受到学校自身资金的限制,再加之学生父母管理上的疏忽,而导致在阅读习惯培养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这也就意味着农村小学阶段的教师需要在有效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传授其基本的阅读方式和技巧,并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氛围,帮助学生逐步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胡津华,蔡运梅.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指导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141.
        [2]邱拾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108.
        [3]陈许梅.浅谈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5):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