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声绘音,惟妙惟肖——浅谈图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9月第25期   作者:蔡园园
[导读] 图谱是结合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呈现的一种特殊的艺术符号,是音乐学习中的一种较有效的辅助手段
        蔡园园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第一小学 325000)
        【摘要】图谱是结合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呈现的一种特殊的艺术符号,是音乐学习中的一种较有效的辅助手段,通过学生的视觉参与,来解读音乐,化抽象为形象,从无形到呈现,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响的理解力,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结合课堂中的一些精彩瞬间以及观摩其他老师的优秀课程,利用点、线、画面等呈现形式化解音乐节奏、旋律、节拍、结构等抽象要素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的效度,同时给学生更好的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动力,为学生自主研习音乐提供重要的基础,让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中精准地克服难点,提高效率,取得一定的成就感。
        【关键词】 图谱 ; 音乐学习;教学策略
        “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薛晖 肖川《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通过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人对音响内在表现力的反应的感觉教育。然而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又在于音乐不仅仅局限在听觉,还有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众多教学法中音乐图谱能结合音乐的流动性特点,利用图、形、色等呈现方式化解音乐的抽象要素(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表现要素,理解音乐风格。它直观清晰,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使孩子更容易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及兴趣,强化学生对音乐审美的感受,提高音乐记忆效果。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课堂负担。
        然而,如何根据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来设计贴切的图谱呢? 这是很多一线教师都存在的困惑,笔者结合自己的探讨所得,采撷几堂欣赏课的精彩瞬间,来分享和交流音乐教学中的图谱设计:
一、 声形相随——图谱是旋律的走向
        旋律也称作曲调,是一连串音符有组织的运动。对于一二年级低段学生,在演唱上对于抽象的音高概念尚且模糊,更何况连续高低变化的旋律,因此在上《咏鹅》这一歌唱课堂中掌握旋律的起伏变化成为了本课的核心,在活动设计上,笔者运用PPT旋律线动态图形谱,让孩子用视觉加听觉双效作用下,了解歌曲的难点。图谱的参与,让每一次的聆听都变得有价值,直观明了,孩子们能快速明确音准位置的走向。
        
                 (图例《咏鹅》)
二、 深入浅出——图谱是音乐知识点的软化剂
        在五年级上册有一课《牧场上的家》,这是一首典型的弱起小节的歌曲,弱起是本课的一个知识点。笔者把图谱变成了一幅美丽的花草图画(图谱1),让学生用耳朵去找一找弱起小节,观察弱起小节和这幅画的联系,学生明白第一、二、四行的开头都是一根较短的小草,并且后面的一株草也是有 “长短短” 的规律,于是随这幅动态图谱轻轻哼唱,巩固弱起小节。从而轻松学唱。
        
                        (图谱1)
        
                         (图谱2)
        这条动态图谱,从视觉结合听觉给学生直观明确的引导示范。让学生清晰的意识到乐句应该要唱的连贯、轻盈。
三  化静为动——图谱是节奏旋律的走向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强调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乐器,而是人的体态律动。动作体验是发觉音乐素材,当动作成为声音的外在表现时,抽象的音乐概念自然就具体化了。以往,老师们总是以简单地听着音乐,跟随老师律动,以此作为学生的音乐表现,这反而成为刻板的变相 “灌输”。四年级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因此利用这一学情特点,围绕学生的已知经验,在欣赏课中设计多元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加深对音乐的记忆。笔者在设计《打字机》一课时,从儿童本身所具备的节奏要素出发,学生边听主题旋律,边现场观看老师画 A 部分的旋律线,学生立刻发现了打字机、换行“叮”的声音以及换纸的声音。音乐活泼欢快的节奏感立马唤起了学生的能动性,很快的进入到打字员的角色状态,积极进行律动体验。

         (图例《打字机》A段)
四、图解角色——图谱是音乐结构的导向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受到年龄的限制,在欣赏音乐时,如果一味地通过机械化的说教或者灌输,会在无形之中扼杀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图形谱的运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一目了然地发现不同乐句之间的异同、对于乐曲的结构的认识也起到了。在二年级《狮王进行曲》一课中,“图”的运用贯穿整节课堂,“角色图”充分体现了音乐人物的形象,激发学生模仿的兴趣,全曲完整欣赏时,教师在黑板上展现了惟妙惟肖的整体结构图,帮助学生在更为直观、鲜明的视觉中轻松地理解乐句的层次结构,体会到音乐表现力的丰富。

        (图例《狮王进行曲》全曲结构)
五、身临其境——图谱是音乐画面的指向
        音乐图谱据有直观性,其形象感极强,也为学生直接进入音乐意境创造良机。五年级上册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一课。笔者曾在观摩课上亲见学生们在欣赏这一段音乐的同时,教师边在黑板上用笔墨挥洒出这样的一幅如诗如画般具有浓郁的音乐色彩山水画展现在学生面前。结合图谱的音乐欣赏,既自然又贴切,显得那么和谐,引起了学生强烈的音乐共鸣。
        
                              (图例《渔舟唱晚》A部分)
        美国图学论者哈拉里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利用图谱法是一种符号化活动,是指人作为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根据某种理由,将某一事物作为另一事物的替代物的过程。这打破了“音乐是看不见的艺术”一说。音乐学习过程中正是有了它的参与,,许多音乐的不确定性转变为明确的有指向性,弥补了音乐非视觉性和非语义性的盲区。学生巧妙的借助图形谱捕捉音乐作品的灵魂,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然而,图形谱的运用,只是音乐活动中万千呈现形式之一,教师在选择图谱法时,对使用目的要做好全面的考量,切勿盲从体验,事倍功半。笔者结合实践来谈一谈图谱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尊重音乐本位,结合作品中具体鲜明特点的乐段,紧扣音乐重要元素,利用符号、形意类图形化解音乐抽象性。忽略音乐的基本要素,而过多凸显外在呈现形式,反而容易将学生带离音乐主题,舍本逐末。
        (二)尊重个性差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注重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若是在课堂上生拉硬拽学生按照设定的图谱去理解音乐,课堂也就失去了活力和自由。因此图谱不能替代学生对音乐的全部理解。
        (三)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参与设计。个性的存在反而能成就为课堂里的一种创造资源,运用图谱辅助学生感受音乐审美时,潜移默化地将图谱的设计方法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图谱设计,组建起课堂“学习共同体”,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主人翁精神,创造更为自由独立的思维环境。
        形象化的图谱与音乐密切结合,让音乐变得有形有色,让音乐有了更多“言说”的机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理解音乐。这需要教师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在正确的教育思想下寻找新的突破点,举一反三,不断创新和丰富图谱的呈现形式,唯此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实现真正的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薛晖 肖川.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宦慧华.惟妙惟肖见真彩[J].音乐时空.2014,(23)
[3]王国文.小学音乐教学中图谱的有效运用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1)
[4]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体验音乐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