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文教学为视角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新思路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刘蕾
[导读] 素质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必要任务,其中主要的表现就是基础学科中融合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
        刘蕾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古市镇中心学校  323400
        摘要:素质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必要任务,其中主要的表现就是基础学科中融合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教师也需要在基础教育学科中融入创新的德育教育内容,让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到底。小学语文学科是针对学生思想进行教育的学科之一,思想性较强的特质也让其成为了承载德育内容的主要学科。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中也要用心灵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让心灵得到净化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创新思路
        引言:
传统的德育教育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是一个枯燥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于传统的内容无法深入理解,所以教师需要利用创新思路来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集中注意力,学习基础知识和德育内容。用心感受到语文课文中蕴含的爱国主义以及精神文明内容,学生才能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掌握更多知识并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德育教育的创新必要性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来源就是学校,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创新德育教育的思路可以保证德育和智育的平衡性,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传统教育模式中对学生成绩有着过度的重视,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中并没有一席之地,随着社会发展,各种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阶段“以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1]。学校、教师都开始重视德育教育在基础学科中渗透的效果,家长也要配合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全科德育、全程德育”的要求也成为了德育教育的创新思路。语文教学中应用德育教育不光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加强自身的语文素养,还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道德素养,对未来的人生发展有着正确的规划。小学阶段学生要通过德育教育树立一个正确的行为方向,避免受到恶劣社会事件或者其他途径的诱导走上歧途。教师在日常管理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提出所教学科的德育功能,挖掘出学科的德育元素才能更好的实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渗透[2]。
        二、语文教学视角下影响德育教育的因素分析
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才的基础教育也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有着创新的硬性要求,教师在关注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创新的精髓——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在基础学科中的融合是创新模式的具体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除了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培养综合素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德育教育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3]。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具有大量需要背诵的学科,大部分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难以集中注意体会课文中的深厚情感以及作者应用的写作手法,这样的教学阻碍也催生了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应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并且让学生从语文教育的理论重点中抽离出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体会情感中[4]。过多的理论知识灌输会让学生对语文学科失去兴趣,其中蕴含的德育思想也无法继续灌输,所以教师要在创新模式要求的引领下,加强德育教育的影响性,吸引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表达内心的想法,利用自身的思维来学习知识并且领会德育教育的内涵。


        三、创新方法概述
        (一)教师树立道德模范榜样,引导学生领会德育教育精神
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创新教学模式的优势,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和家长是影响学生行为和思维的主要对象,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一个模范道德榜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影响学生,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受到熏陶,在心中留下正确道德操守的印象[5]。例如,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会有小组讨论的环节,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用温和的态度和正确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避免用批评、打骂等不恰当的方式给学生的内心留下阴影。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内心缺乏正确的学习理念,教师要用正确的方式为学生做出示范,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讨论形式和学习态度。小学生的自律性较差,教师要以身作则对犯错误的学生正确引导,用得体的语言和正确的教育形式来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全身心的成长。创新教育模式除了对教师的管理手段进行约束,对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对于理解课文中的情感以及著名词句的意义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教师需要利用德育教育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诀窍,快速的提升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例如,在学习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之前则要对文中的生字生词进行标注,解决字词阻碍之后学生就要用心体会课文的主题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狼牙山五壮士有关的影片或者音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可贵品质,激发内心的爱国主义热情。教师要利用情感体会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后续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实践行动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需要学生利用理论和实践活动结合的思想思考问题的学科,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建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一个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教室中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我国多个地区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心中出现环境保护的概念,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适当的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自家所在社区或者村庄中参加环保活动,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整治环境,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环保宣传等活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学生的环保意识会更强,自身的德育素质也会提升,为学生日后的行为习惯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模式影响下融合的德育教育内容难以被学生快速领会,教师对于教材的重视程度过高,德育教育内容得到的重视程度难以支持学生的德育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得到素养提升。创新思路影响下,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模范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现,让学生具有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加深对语文知识中蕴含德育内容的理解。教师要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主要目标,为我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薇. 以语文教学为视角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新思路[C]// 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一等奖论文集. 2016.24-24.
[2]沙九.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新思路[J]. 中华少年, 2019(8).29-31.
[3]谭文棱. 语文教学中点燃学生心灵之光的德育导学新思路[C]// 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2016.33-34.
[4]任超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5):217-218.
[5]丁占达.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 新课程(下), 2010, 000(004):97-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