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天方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文澜中学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时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养人才,成为我国教学工作者的共同目标。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师,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作为班级事务组织者,班主任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初中班主任的角度,提出了德育教育有效性策略。以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性;策略
尽管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得到了一定发育,但是学生一旦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极易影响到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德育教育受到了初中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关注。各个学科教师都在积极进行德育教育。作为初中班主任,在制定德育教育措施时,则需要从班级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健全的德育教育策略。以下内容分析了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提升德育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性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出富有综合素养的人才,成为我国新时期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初中班主任,不仅肩负着班级管理任务,也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初中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班级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班级风尚,有助于学生培养出积极乐观、善于团结与协作等思想品质,进而为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缺乏科学合理性
思想意识指导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管理观念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德育教育质量。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仍然沿用过往传统的说教式管理理念。此种理念不仅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影响到教育质量,甚至学生在对德育教育工作产生抵抗心理后,会拉大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并影响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为此,不断更新与优化德育教育管理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德育工作质量欠佳
尽管越来越多的班主任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但是从最终的教学质量来看,却差强人意。由于初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且很多家长或者学科教师等将提升学科分数等放在首要位置,进而影响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有些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德育教育作为学科教育的附属内容,使得德育教育流于形式,进而影响到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未将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考虑进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在上网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思想意识形态的冲击。一旦教师未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或者心理变化,就会影响到德育教育方式与措施的科学合理性。比如,教师继续延续说教式教育方式,使得学生体会不到尊重感,并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到教学成效。
(四)学生法治意识较为淡薄
校园欺凌事件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此类事件一方面反映出学校管理质量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反映出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通过分析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我们发现: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未积极进行法治意识建设,使得德育教育工作缺乏了针对性,并加大了班级管理难度。
(五)未充分发挥出家庭教育应有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家庭也是重要的参与主体。然而,在现实中,有些初中班主任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忽略了家长的重要性,未调动起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很多家长因工作忙等原因,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却未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或者思想动态等。亦或者一些家长存在认知错误,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责任范围,家长无需过多参与等,进而影响到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班主任的德育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换而言之,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均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举止。素质教育理念下,班主任在推进德育教育工作时,也需要积极提升自身德育素养,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德育学习积极性,引领着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德育教育座谈会等,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校方可以将德育教育质量纳入班主任绩效考核体系中,促使班主任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自身道德体系建设。
(二)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积极渗透德育教育。比如,班主任通过维护良好的班级秩序,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成长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社会接触面增加,并且借助互联网学习或者娱乐的几率增加,这也使得初中生的思想极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为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班级管理规范,以及班级教学规范,进而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在教学中,通过积极引入小组协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能力等。
(三)充分调动起家长的参与积极性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辅助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需要充分调动起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具体措施如下:首先,班主任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机制。通过微信或者家访等方式,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互动与交流,帮助班主任与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居家与在校表现,从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制定出适宜的德育教育策略。且在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干预,防止学生因错误的思想品质影响到自身的行为举止与学习成绩。在家庭环境中,家长需要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得学生受到良好地德育熏陶。
(四)合理运用法治案,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校园暴力或者欺凌事件逐步见于各个网络平台。这反映出学生法治观念的淡薄。为此,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需要加大法治意识培养力度。具体措施如下:班主任可以结合德育教育内容,积极开展法治类主题班会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将校园暴力等相关法治案例以多媒体等较为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引导着学生分析校园暴力事件的危害性,并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此类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应该如何做等等?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校园暴力等事件的理解,使其认识到未成年人在违法犯罪后,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等。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逐步受到了初中教学工作者足够的重视。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在班级管理与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风,以及班级学习氛围,进而促进学生获得全方位发展。以上内容从作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阐述。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促进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黄银霞. 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教育界,2019(14):136-137.
[2]黄瑞君.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才智,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