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蕾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古市镇中心学校 323400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语言思维影响因素,基础性较强的语文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所以教师要利用这样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融合一些德育内容,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品德习性。德育内容和语文知识融合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维过程,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特征。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对学生特征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心理特征
引言:
学生在学习小学基础知识内容的过程中会接受到德育知识内容,这也是学生形成三观的重要机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等一些人生方向选择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知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方法,在教学中用耐心的态度和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心理特征,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强乐观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具备坚守信念的心理特征影响分析
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时期,教师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和耐心的态度来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思维,并且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因为年龄原因,大部分小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状态不够稳定,好奇心较强的学生对纪律规定等内容缺乏正确认知,在课堂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内容大部分都具有连贯性,如果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对后续的知识内容就很难有理解能力,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下降影响学生的各方面发展[1]。这种表现对比之下容易出现在语文课堂中,语文知识的分析过程相对较长,学生很难在课堂中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而且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还需要学生记录并且背诵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学生如果缺乏正确的心理状态很难在课堂中和教师互动,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这样的教学前提下教师需要利用德育教育内容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帮助学生具备坚守信念的心理特征,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都能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和健康的人格。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坚定内心的信念,对事物的本质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德育教育内容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具有一定优势,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弥补阅历不足和判断能力较弱的缺点,还能让其在课文中了解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了解更多利于身心成长的知识[2]。在“父亲的菜园”这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人物特点的过程中,加入一些信念教育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通读理解课文来找到父亲在开荒过程中具有坚定信仰表现的词句,艰辛的劳动和执着的态度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内容。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学生都可能会遇到困难,具备坚守信念的心理特征可以让学生像课文中开辟菜园,为家庭获取更多资源的父亲一样坚定执着,为未来的梦想努力奋斗。
二、引导学生具备爱国理想的心理特征影响分析
爱国主义思想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德育知识,语文课堂中也有很多课文中蕴含着宝贵的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师要通过课文和德育教育方法将爱国理想内容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3]。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不够成熟,教师需要利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将蕴含在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抒发出来,并且形成正确的爱国理想心理特征。
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都不够成熟,教师在进行语文课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具有较强感染力的文字来帮助学生从内心真正意识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精髓。让学生具备爱国理想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意义之一,牢固的、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行为发展方向,并且具有民族团结的意识,爱国理想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引导思想,具有这样的心理特征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4]。
作为具有较强引导意义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年级阶段的课文中彰显居多,例如六年级阶段的“中华少年”课文中就蕴含了较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其中还包含了浓厚的民族精神,课文从诗人李少白这个中华少年的视角赞美祖国的繁荣昌盛,并且在其中蕴含了很强烈的爱国情怀,学生需要反复阅读才能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厚感情。较强的语言文字感染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字内容和爱国主义情感基调融合的魅力,诗歌中的很多语言都可以表达出深刻的寓意,例如雪莲代表着纯洁无瑕、雏鹰则象征着远大的理想等。学生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理解其中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尽快塑造出爱国理想的心理特征。
三、引导学生具备热爱生命,意志坚强的心理特征影响分析
近年来我国小学生出现生命危险的案例不断增加,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生命教育内容的缺失。小学阶段学生缺乏正确解读生命的能力,自身的危险防范意识较弱,生命作为学生成长的基础条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从主观角度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情感、个性在成长阶段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避免学生因为情绪波动或者其他方面的意外影响身心成长。在语文课外知识补充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德育教育方法为学生寻找一些歌颂生命的文章,让学生具备尊重生命的心理特征,并且提高生命的质量[5]。美好的事物是生命追寻的主要意义,课文中描写美景或者歌颂人类美好品质的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定期摘录,除了可以作为语文知识的积累,还能让学生受到美好生命的感染,更加尊重生命的价值。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学生们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自身的意志很难保持坚定,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且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名著来塑造学生的坚强意志,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名著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主人公的坚强意志。教师也可以定期举行一次评比活动,让坚持写日记或者坚持每天运动、做好人好事的同学参加评比,为学生创造出示范效应。坚强意志的心理特征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未来生活学习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学生除了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让心理健康成长,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知识就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正确的引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尊重生命、遵守各项规范等美好品质 。借助德育手段来帮助学生完成心理成长也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任务之一,不断启迪学生内心的民族自尊心并且培育学生道德行为让其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让学生未来发展道路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达片. 德育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分析[J]. 教育(文摘版):00004-00004.
[2]危慧君.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8, 000(002):37-37.
[3]张宗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 000(006):161.
[4]慕顺财.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对策分析[J]. 中华少年, 2017:35.
[5]聂国凤.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 000(00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