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谭代蜀
[导读] 教育的重要性对人类来说不言而喻,无论发展到什么时期,都应该把教育放在首位。
        谭代蜀
        杨家坝乡中心校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杨家坝乡  615131
        摘要:教育的重要性对人类来说不言而喻,无论发展到什么时期,都应该把教育放在首位。如今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人们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两项能力,如果不具备这两项能力很容易被社会淘汰。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大力培养,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该阶段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使得小学生从小就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也不能采取突击教学的方式,需要做到细水长流,将科学的教学理念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能力,多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内容的研究上,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一、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黄金时期,处在该阶段的学生很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而且十分擅长模仿,如果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并不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严厉的管教,以一种强硬的模式进行教育只会让学生更加抵触学习,如果整个学习过程十分柔和,学生也能更好的接受。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此时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理念显得非常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尽早形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如果学生一直都十分依赖教师则会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学生正确的规划自己的阅读时间,同时也能懂得如何进行更加高效的阅读学习,这远比教师对学生进行强行的指导要更加高效。长此以往,即使不用教师的指导,学生也能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这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都十分有益。
        (三)高效学习其他学科
        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它更像是一个工具,能够建立起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桥梁,学生通过阅读,自身的理解能力能够得到大大提高,理解能力的提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审题解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
        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小学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会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只想将教学内容全部教授给学生,并没有照顾到学生的感受,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脚步进行不断的学习,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落下很多知识点,这种模式只会让学生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习,抵触厌烦的情绪会逐渐在学生心理产生。
        (二)不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虽然教授方法和技巧显得十分重要,但是习惯的养成也同等重要,如果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则会严重影响阅读效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很容易开小差。部分教师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也就没有开展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工作。


        (三)教学内容落后
        现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较为落后,在编撰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所设置图文形式非常单调,虽然会设置一些新型的章节,但是内容都大同小异,这些内容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材的图文印刷都较为枯燥,很难抓住小学生的眼球。
        三、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进行高效阅读的前提基础,在展开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对语言进行分析、判断以及探索,学生反复的经历这个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学生在阅读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让学生明确文章的大体含义,其次要求学生必须要静心进行阅读,当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不懂的内容标注出来,在通读之后对不懂的地方进行反复阅读,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自然就能形成好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当学生具备阅读兴趣后,?不用教师进行督促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让学生认为教师之所以具有十分丰富的知识储备是通过阅读而形成的,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积极的投入到阅读中。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一些阅读分享大会,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给其他学生,学生在分享时,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来让学生对文章感兴趣。例如,当学生在学习《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草地会是金色的,平时我们所见的草地不都是绿色的吗?通过这样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抓住阅读的重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三)丰富阅读内容,创设阅读情景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是因为教材内容较为单一。学生的知识面很难得到拓展,而且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还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根据教学需求创设阅读情景。例如学生在学习《赵州桥》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赵州桥的一些优美景色用图片或者是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在展示的过程中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这样能够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下进行阅读。
        (四)教师提高自身能力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涉及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可能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但是却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教师应该对自己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扩宽知识面,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从而开展更叫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意识到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更加合理的阅读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前提基础,从而更好的展开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祁成存.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才智,2020(07):181.
        [2]胡广美. 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C]. .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38-140.
        [3]柳文霞.插上阅读的翅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0(20):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