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军鼓基本功练习中的槌法意识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王得先
[导读] 本文结合作者的学习、教学经历,探讨槌法意识在小军鼓基本功中的重要意义
        王得先
        天津音乐学院附中  天津  300171
        摘要
        本文结合作者的学习、教学经历,探讨槌法意识在小军鼓基本功中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槌法的用途,编辑槌法需要考虑的四项因素(声音效果,自然,省力,连手跨越),以及具体到基本功内的槌法(单击,节奏型,双击,滚奏,复合跳)。
        
        
        
        
        
        关键词:小军鼓,槌法,基本功    

 

前言
        
        小军鼓基本功练习是贯穿小军鼓演奏者演奏生涯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职业演奏者,每天都应花费一定的时间来练习。对于不同程度的演奏者,基本功练习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职业演奏者更倾向于保持手感、恢复状态和进行乐曲片段的针对性练习;而对于初学者,基本功练习既是磨练功力、增长演奏水平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完善音乐基础认识、培养良好演奏习惯、训练综合节奏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这一点恰恰经常被许多初学者所忽视。
        编辑槌法是编排合适的敲击顺序的过程,可以说,正确的槌法在演奏中有着合理性,应具有对基本功练习的指导意义。
        本文试图论述在小军鼓基本功练习之中,初学者可以尝试将槌法意识加入基本功练习之中,从一开始就明确敲槌顺序的合理性,以使得整个学习过程事半功倍。
        本文均已“惯用手”为右手为例。



一.什么是槌法
        槌法不是指演奏槌的方法,而是与钢琴演奏中的指法同意,即编排哪个音用哪个槌来敲,以及它们的顺序。需要说明的是,并不存在绝对正确的槌法,但往往会有一种或几种被广泛采用的槌法选择。
        在小军鼓的演奏当中,通常情况下,两手分执一槌,右手标记为R(RIGHT,右),左手标记为L(LEFT,左)。下图,为乐队片段《波莱罗》的一种常用槌法。
    
   
        一般的,演奏者总是需要在练习时就确定所敲内容的槌法,避免在演奏时即兴敲击而导致失误。


二.编辑槌法需要考虑的要素
        笔者认为,以下四个要素是编辑槌法时着重应该考虑的因素。
1.保证声音效果
2.自然
3.省时省力
4.连手和跨越

下面笔者分析一下这些因素
1.保证声音效果
   不管使用何种槌法,演奏者应尽可能实现最佳的声音效果。

          
        如上图,在如此低速下,演奏者有能力使每个音符发出的声音完全相同,因此可以使用单手演奏来确保这一要求。一般情况下,惯用手总是会比非惯用手更强壮,动作更精密,稳定性更高。演奏者应该尽可能使用惯用手演奏,来达到统一的声音效果。

2.自然
   当速度加快,演奏者无法用单手来演奏时,会普遍地使用两手交替的自然敲法。
                  
  
                  
        左右手交替演奏是小军鼓演奏的基础槌法,就像人体双脚交替走路是所有跑步、跳远、弹跳、足球等足类运动的基础一样。所有节奏型均可看成在最小音符单位的覆盖下,也就是节奏底型的增减。
        如图所示,以一拍内十六分音符为最小单位的节奏底型,那么下面的四个节奏型:前八后十六、切分、第一个十六分休止后三个十六,以及前十六后八,均可看成是“一拍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省略了其中的一个十六分音符”,省略的那个音符所对应的槌空过去,其余音符仍按原本一拍四个十六分音符下的槌法来演奏。那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基本可以得出各种节奏型在常规情况下的自然槌法。这样的好处是整体的节奏与槌法框架维持不变,变换节奏型可以做到在槌法上无缝连接,演奏时会更加顺畅,不会因连槌或耽误时值而导致重拍的易位。
        值得注意的是,节奏底型是奇数连音的情况(如5连音,7连音等),属于进阶的练习内容,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初学者常有的误区是认为完全按照左右手交替演奏是比较自然的,实际上这样的演奏方式反而可能破坏律动,影响节奏的准确性。


3 .省时省力
  当速度快到一定程度,或需要长时间连续演奏时,演奏者还要考虑到自身耐力以及控制力的衰减,因此使用更为轻便的槌法有利于我们维持整体演奏水准。


        
        如上图所示,演奏者可以选择单击敲法或双跳敲法,取决于音乐的速度。在高速下,演奏者应倾向于使用更轻便的技法(双击,滚奏等等),以拓展所能达到的演奏效果。


4.连手和跨越
        当演奏出现了局部变化敲击点或者持续的重音变化,演奏者可选择使用单一手来保持变化,以避免自然槌法在这种情况会产生的混乱。
    
        如上图所示,高音音符在此处可以代表临时敲击其他乐器、同一鼓改变敲击点、短暂的连续重音等变化。演奏者使用同一只手可最大程度保持演奏状态的稳定,使用自然槌法反而会影响到这一点。
        
        因此,结合以上4点,一段槌法可以按如下逻辑优先级进行编辑:
1.使用单手敲击,追求统一的音响效果
2.如果节奏型密集速度快,使用两手交替自然槌法
3.如果太费时费力,则使用更便捷的演奏技巧(双跳、滚奏等)
4.如果有其他的变化(密集重音,敲击点位,换鼓等),可选择连手和跨越


三.槌法意识带入基本功练习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槌法编辑的四个要素都与基本功有着直接的关系。“声音效果”取决于单次演奏的质量,“自然槌法”、“省时省力”及”连手和跨越”取决于基本功的熟练度。
        实际上,这些要素也分别对应了小鼓基本功的几项主要内容:
        声音效果——单击
        自然槌法——单击,常规节奏训练
        省时省力——双跳,滚奏
        连手跨越——复合跳
        由此可见,基本功的熟练度决定了演奏者可选择槌法的广度。因此,反过来将槌法意识融入到基本功练习,以槌法的合理性来确立基本功的正确性,进一步加深练习基本功的效率,使得练习者在面对练习曲和乐曲之前,已经初步认识并掌握这四项因素对槌法的影响,则会大大提高基本功的练习效果。再遇到新的乐曲片段时,练习者可借助自己的理解,根据已有的知识初步编排槌法,而不只依赖于老师的规定指导,这将有助于加快整体学习的进度。
        并且,基本功内容通常使用自然槌法,在节奏底型的框架内,通过练习各种节奏型了解不同节拍的律动,强化节奏感的形成,对于练习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槌法意识与基本功练习相结合
        本文不探究具体的技巧,仅讨论敲击与槌法的关联。
1.单击基本练习
以右手为正拍的自然槌法。
这个节奏应该是每个小军鼓演奏者从最初开始进行的练习,单从技巧来说是很简单的。但从槌法意识的角度,意识到“RLRL”已经包含了最基本的槌法,是不容易的,可以把它理解成“在白纸上写字”和“在稿纸上写字”(也就是节奏底型),很多练习者往往练习几个月甚至一年以后才会形成这样的认识。可以说,这是从0到1的区别,是我们的练习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把反映速度的“拍子”和反映音型的“节奏”混淆,是初学者容易遇到的困难。在单击练习中,演奏者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明确正拍的敲击点落在右手上,建立起稳定的正拍感。
                有了正拍感,就很容易掌握单击练习中的节奏。
      如下图所示,在以最下行十六分音符为节奏底型的框架下,一小节分别敲“1”、“2”、”4”、”8”下的练习。
   

      以左手为正拍的自然槌法
          在熟悉了右手为正拍的槌法之后,练习左手为正拍的槌法,目的有二:平衡左右手匀度、为左右手交替敲正拍的槌法做准备。
      



交替正拍的槌法
          如每拍中的音符数为奇数,则会导致敲在正拍上的槌在每一拍都发生交替。此项的难点是重拍交替容易导致敲“晃”。
          
 
        总结单击练习中的槌法,非常重要的是以十六分音符为节奏底型的概念(小拍子),并在练习中加以巩固,之后节奏型练习中的节奏感十分依赖于此时打下的意识基础。
          
         (注:小拍子,如在2/4拍中,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2拍,每拍以4个十六分音符为节奏底型,每个十六分音符记1小拍,即1拍中有4小拍。)


2.单击节奏练习
        单击与各种节奏相结合的练习。在“单击基础练习”的基础上,加入各种节奏型,主要目的是锻炼演奏者拍子的稳定,以及节奏型的精确。在本项练习中,以十六分音符为节奏底型,可对照各种节奏在小拍子中的位置。

2/4拍节奏音型例子:


        
        
        
        
         
         6/8拍节奏音型例子:

        可以看到,节奏型的每个音符和底下一行标注的节奏底型是对应的。(第一小节八分音符标注的槌法与下面的节奏底型不一致,是遵循了编辑槌法要素中,速度变快时,使用两手交替自然槌法的逻辑)
        遇到不同的节奏型组合到一起,遵循节奏底型编辑槌法,可以快速上手,保证基本的演奏质量。如下图
        
       
3.双击练习
  双击是一次落锤过程中完成两次敲击的一种演奏技巧,也称作开放滚奏。针对双击的练习,可以以上述第2节为模版,一小节单击、一小节双击交替敲击来进行。
如图所示,划横线的表明需抬腕落锤的动作,可以看到,双击与单击在落锤次数上是统一的,因此练习者使用双击时需先算好落锤次数,保证演奏双击的时值清晰明确。

4.滚奏练习
滚奏本文指密集滚奏,是一次落锤中通过对鼓槌施加压力形成多次密集敲击的一种演奏技巧。滚奏的练习方式与单击一致,即前一小节八分音符单击,后一小节十六分音符滚奏,落锤次数与十六分音符一致。
在单次滚奏的技巧熟练之后,演奏者关注的内容应放在,在乐曲具体时值下,多长的滚奏最为合适?一拍4下(十六音符)还是一拍6下(六连音)?应根据具体的速度时值,做出不同的调整。
演奏好双击(开放滚奏)与滚奏(密集滚奏)实际需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便是在不同速度下应该使用几连音落锤,明确滚奏等值的单击是几连音,有助于演奏滚奏时更加均匀清楚。

5.复合跳练习
一般而言,演奏十六分音符不会用到复合跳这样的槌法,通常使用单击(RLRL)或者双击(RRLL),复合跳更适合在敲击位置发生变化时选用。

结论
        回过头再看文章开头举例的波莱罗片段。
        第一小节前两拍的节奏,因其属于6连音的节奏底型,因此按照自然的槌法,得出槌法R(LR)LRL,括号中的是空掉的两个小拍。
        第一小节第三拍的八分音符,常时应该用左右交替的槌法(RL),但此处在速度不快,乐手有余力可以做到的情况下,使用(RR)来提高声音质量。
        第二小节前两拍同第一小节,第三拍为六连音,与节奏底型一致。
        
        综上所述,基本功是在学习任何乐器的过程中都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小军鼓作为是打击乐中比重非常重的一件核心乐器,可以说,练好小军鼓就可以训练出良好的节奏感。槌法,因其在编排敲击顺序中的合理性原则,对实际演奏有着规范性意义。因此,将槌法意识加入在练习小军鼓基本功当中,尽早确立速度与节拍的概念,掌握自然的律动,有助于练习者形成以节奏底型为基础的小拍节奏感,促进视谱能力的提升,对在乐曲中编辑槌法有着更深的认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