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的中国发展历史剖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梁云爽
[导读]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教育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成熟
        梁云爽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071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教育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成熟,为了使我国教育技术得到更好的创新与发展,需要新时代的我们不断借鉴历史经验、继承历史成果,本文对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介绍了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时期教育技术学在我国的兴起、发展、衰落、崛起与迅速发展等几个阶段,对我国教育技术学历史成果以及经验教训深入剖析,从而深化教育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优化中国的教育教学,提高中国教育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字:教育技术学;发展历史;特点;
        介绍:
        我国教育技术学的雏形是电化教育,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断蜕变为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在中国教育教学中逐步被广泛应用,但是它的发展并不是盲目、无规律的,而是需要谨记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吸收优良的历史成果,这样更有利于教育技术在我国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创新。
        对教育技术学的历史研究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工作,通过深入的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准确的认识到它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继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优良成果,对我国技术进行更深入的创新,从而把握我国教育技术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对教育技术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分析,为未来教育技术学走向做好铺垫,使我国教育技术学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创新。   
        教育技术学在中国经历了兴起、衰落、再兴起、迅速发展等几个主要过程,由于在新中国成立前,电教事业在中国刚起步,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教事业起伏波动较大,所以我们以新中国成立为分界线,主要介绍两大时期--民国时期的发展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民国时期的发展:
        在民国时期,电教事业、学科、产业从无到有,电教机构、基础设施、队伍也开始起步,在此期间,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电影教育的孕育阶段(1917年-1932年)、早期电化教育的形成阶段(1932年-1936年)、早期电化教育的战时催化阶段(1936年-1945年)、早期电化教育的相对成熟阶段(1946年-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兴衰。
        电影教育的孕育是电影流入教育并与之结合的关键一步,是中国电教事业兴起的开端,在这一阶段电影逐步应用在教学中,各地大学等也开始创办与教育电影有关的机构,当时中国开始购进先进的广播设备进行教育教学,为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海商业出版社的开始拍摄标志着中国教育电影的诞生,也是中国教育电影的开端。
        早期电化教育的形成阶段是继各大机构在中国部分地区创办后,各种与教育电影、电化教育等相关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书籍、杂志、刊物等不断在中国发表,与教育电影有关的用品在中国也开始创新与制造,在这个阶段,“电化教育”正式被应用,是早期电化教育的雏形。
        在战时催化阶段阶段,中国处于抗日时期,由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电化教育得到了普遍应用与发展,为了使这种新兴的电化教育得到广泛应用,相继建立了各大机构、举办各种活动,教育部也出台了多项法令以促进电化教育的发展。战争不仅没有打击我国电教事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它的成熟,在发展的历史上,战时催化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战争的催化,早期的中国电化教育已逐步成熟,随着日本的投降,早期电化教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电影的拍摄、电化教育专业的成立、与电化教育有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籍的出版、国外考察等标志着早期电化教育已经成熟,对电化教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学术思想具有紧扣国家社会需求、注重实践研究、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历史自觉等优良特点,值得现代的我们借鉴与吸收。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电化教育又经历了二度兴衰(1949-1976年)、再次兴起(1976-1990年)、迅速发展(1990-至今)三个阶段。
        电化教育相对成熟后,中央电化教育管理机构的职能有所改变,学校和地方电教机构有所发展,重心逐渐由社会电化教育转移到学校电化教育,它被广泛的调整,由于“文化大革命”使电化教育处于全面停滞状态,逐步衰落,再次陷入困境。
        在经历了大革命之后,电化教育在中国必不可少,又再次崛起,为了弥补在大革命中的失误,成立研究所等各大机构以及刊物不断发表,由于计算机的兴起以及卫星电视的应用,电化教育逐步与计算机接轨,教育电视开始试行,我国电化教育再次蓬勃发展。
        在1990年之后,由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中国的电化教育发展迅速,电化教育更名为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开始得以实现,近年来,智慧教育、翻转课堂等不断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与普及以及虚拟现实技术(VR)等的应用,大大加快了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将教育教学中的不可能变为现实,在这一阶段中国教育技术发展迅猛,如今也位列国际前列。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电化教育虽然经历了衰败,总的发展方向还是迅速迭起的,电化教育在此期间也更名为教育技术学,科技与经济实力迅速迭起,对我国教育教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现今也有很大的借鉴与启迪。
        教育技术学在国内不断迭起,但是现代对历史的剖析还不够透彻,历史经验不足,如今新科技的发展使教育技术学走向越来越趋于学科融合、技术融合和信息融合,在大数据时代,教育技术与高领域的科技发展逐渐接轨,未来教育技术学会更好地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
        21世纪今天,教育技术学在我国发展还存在着与教育脱钩、与现状不符等种种缺陷,归根结底是对教育技术学的历史研究不充分,要想更好的使我国教育得到创新、更深刻的掌握教育技术,必须深入了解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借鉴过去的经验,吸收教训,了解历史成果,同时,微课、MOOC以及在线学习等的不断迭起为了解教育技术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提供了较为方便的形式,也更证实了教育技术学未来会是多融合的学科,掌握教育技术学的中国发展历史有利于学习者和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欢迎订阅2019年电化教育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05):130.
[2].《电化教育研究》栏目介绍[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03):1.
[3]刘强.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与“跨学科”发展[A].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京津乐道绿色廊坊论文集[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18:7.
[4]李子运,李芒.中国教育技术学向何处去[J].中国电化教育,2018(01):64-71.
[5]谭伟.论教育的本质及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使命[J].中国电化教育,2017(06):54-58.
[6]王世崇.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探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7.
[7]朱书强,刘明祥.守成与回望:凝练中国的教育技术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1):12-17.
[8]王文惠,焦建利.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方法与学科发展的多视角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4):20-23.
[9]何克抗.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03):8-31+189.
[10]李兴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研究》开题报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8):8-10.
[11]柴虹,李慧勤,丁敬军,郝晓.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意义[J].学理论,2012(01):142-143.
[12].“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在京召开[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2):138-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