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歇后语教学新体会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刘洋
[导读] 歇后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中的一个支节
        刘洋
        江苏省 张家港市德积幼儿园  215635
        【摘要】歇后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中的一个支节,更适合在幼儿园开展教学,我园有幸立项了《幼儿园开展歇后语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经过几年的努力的实践研究,形成自己所特有的一套教学方法,笔者是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在近三年的研究中提炼了一些方法,在如何开展歇后语教学中也有了一些独特见解。
        【关键词】国学经典 歇后语 传承
        我们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更让全世界人民为之惊叹,作为中国人我们不禁为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宝贵的遗产而感到自豪。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所包含的内容方方面面,涉及的领域繁多,所以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不少国家还把我们的国学搬进了他们的课堂,成为了大半个世界学习的教材。
        我们每个国人都有义务把我们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下去,学校更是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我们教育体制的改革,从小就开始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逐渐减弱,那么对于幼儿园来说,挑选到适合3到6岁的孩子们学习的国学经典内容,成了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市教育局教研室于2011年12月立项了《国学经典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我园有幸申请到了其中的子课题——《幼儿园开展歇后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歇后语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形象生动,也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的年龄水平和接受能力,例如:草帽子端水——一场空;竹子开花——节节高。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更激发小朋友学习歇后语的兴趣,例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猫儿抓老鼠--祖传手艺。歇后语的另一大特点是,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近生活,这似乎更符合孩子们对谜语的热爱,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干宰相——无心。那么如何在幼儿园有效的开展我们的歇后语教学呢?做为课题组成员,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笔者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以抛砖引玉。
        一、选材三部曲——收集、筛选、归类
        课题组成员建立了一个歇后语大全的资源库,成员们利用多种途径展开了大量收集,庞大的网络资料带给我们先利条件,除此之外,只要看到好的歇后语的书籍都不会错过,包括电视节目、电视剧中如果出现歇后语成员们都会如获珍宝一样记录下来,保存到我们的资源库中,以备利用。
        经课题组成员商讨后决定,先在本园大班开始开展歇后语教学的研究,所以收集来的歇后语并不是具有同样的命运,不少歇后语将不被录用,筛选的条件是适合大班年龄、多选褒义、通俗易懂为先,由于收集来的歇后语中多为一些名著里的典故,如叶公好龙——口是心非,虽说它很精小,“口是心非”一词也很好理解,而且此类歇后语的数量还不在少数,但是却不能成为我们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个歇后语出自孔子的学生子张要拜见鲁哀公的故事,那么幼儿园的小朋友不知道这个歇后语的典故,所以在学起来会比较困难,相反,孙悟空的金箍棒——随心如意,就被我们收入囊中,这里不做过多解释。
        筛选之后就要对有幸剩下来的歇后语进行归类入库,类别可以分成很多种,比如按动物、人物、植物分类;按汉语拼音的开头字母分类;按第一个字的笔画数分类等等,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能马上找到自己想要的歇后语,对于之后的收集入库也提供了方便。
        二、辟蹊径——多种形式学习歇后语
        我们创设了“每日一语”(“语”是指歇后语)区域,让每个孩子轮流准备,每天请一位小朋友在晨间谈话的时候讲一个歇后语,如果带有故事的也一并把故事讲述给大家听,之后老师再把孩子们说过的歇后语张贴到我们的“每日一语”区域的墙面上,这样积累下来,每个学期孩子们都能掌握很多的歇后语,如:井里的蛤蟆——没见过大世面;孙猴子七十二变——神通广大;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半斤对八两——两个差不多;指鹿为马——不看事实等,与此同时还学会不少歇后语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胆小、不爱讲话的小朋友也得到了锻炼,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每个学期结束我们还会组织小朋友开展一次歇后语比赛,内容有“歇后语对对碰”比赛规则为,由主持人说出一个歇后语,请参赛队说出同类的歇后语,比如:主持人说了一个戴斗笠撑伞——多此一举;那么参赛队可以说雨后送伞——多此一举或者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只要后面是多此一举的都可以。第二个比赛内容是“你说前面我说后面”并采用抢答的方式,规则为主持人说前面如: “泼出去的水”,参赛队便以抢答的方式回答出“收不回来”;还有歇后语故事比赛,因为许多歇后语都出处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朋友对于故事本身就充满兴趣,因此便会加深对歇后语的理解和记忆,比如猪八戒吃人身果——不知其味,这个故事出自众所周知的名著《西游记》,小朋友自然能把故事讲述出来,这个歇后语所表达的意思也就随之而来了;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过歇后语童话剧表演,把适合幼儿们表演的歇后语编成童话剧,如狐假虎威——仗势欺人,里面有很多的小动物们,所以安排的角色可以多一点,老们再多配一些台词给小朋友,喜欢表演的小朋友在童话剧中得到了施展,提高了自信心的同时,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歇后语的兴趣。这么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小朋友的兴趣一下子就被点燃,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有了学习歇后语兴趣,以后的教学的有效开展也就如鱼得水了。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的了解歇后语,有效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对此我们每月展开一次歇后语教学并进行研讨,结合语言领域开展了歇后语教学《狐假虎威——仗势欺人》,大概教学内容为,活动导入教师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主人公狐狸和老虎,激发兴趣,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接下来通过层层递进式的提问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当中狐狸和老虎的特征,趁热打铁观看多媒体动画《狐假虎威》,小朋友的兴趣有增无减,最后以表演的方式表演这个歇后语故事,在小朋友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出示歇后语的后半段“仗势欺人”,揭晓答案,活动的结束还可以让小朋友创编一下故事的后续等,一节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愉快、生动有趣的氛围中结束了,小朋友不但学会了这个歇后语,通过本次活动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理解能力、创造力等等。
        再如教学活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教师首先精心做了八个神仙的仙器,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并针对八个仙器展开讨论,八位神仙如何自己的武器帮助自己过东海的,每讲到一个神仙使用自己的武器过了东海后,教师都会播放相应的媒体动画,带有神话般的动画更能吸引幼儿,孩子个个目不转睛的看着,连续观看八段的神话色彩的动画后,一首朗朗上口的八仙过海的儿歌也在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创编下产生了,铁拐李骑拐杖,拐杖浮在浪尖上;韩湘子做花蓝,花蓝变成大彩船;吕洞宾踩洞箫,洞箫如剑穿波涛;蓝采各踩拍板,一起一浮好惊险;张国老骑上驴,吓跑小虾和小鱼;汉钟离坐浮沉,潇潇洒洒好精神;曹国舅立玉板,玉板四周亮光闪;何仙姑乘莲花,衣带飘飘似彩霞,儿歌熟悉后小朋友自己先总结一下歇后语的后半段会是什么,小朋友会说“各有特长、各有所长”之类的答案,最终教师再给予合适的引导,引出后半段的“各显神通”,所以歇后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意义是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
        结合科学领域开展歇后语教学,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教师以故事小熊的妈妈让小熊拿着蓝子去打水作为导入,之后教师给每位小朋友提供类似于蓝子一样的物品让小朋友尝试打水,小朋友自然会发现是打不到水的,第二次操作教师提供了多种辅助材料来帮助打水,有荷叶、塑料袋子等,小朋友在不断的尝试中体验了成功的乐趣,科学活动重在体验与操作,小朋友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着、玩着、乐此不疲,最后老师会以歇后语结尾,“原来我们今天的游戏里还藏着一个歇后语呢,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除了语言和科学领域,我们还尝试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活动,让小朋友在绘画过程中表现歇后语,如之前提到的《井里的蛤蟆——没见过大世面》,在了解意思后,小朋友可以大胆的用绘画的方式表示出来,教师稍做指导,画面的布置和里面的人物都由小朋友自己想象完成,可以个人完成,可以合作完成,在进行了多个歇后语绘画后,教师把小朋友的作品装订成册,就可以形成一个《歇后语绘画集》,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可以去欣赏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喜悦。
        歇后语作为俗语的一种,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内涵方面具有其他语汇不可替代的优势。它源于劳动人民的创造,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更像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礼仪风俗、审美心态等。 在幼儿园开展歇后语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意义是让小朋友了解我们民族历史,激发小朋友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国学故事坊系列歇后语故事精选.肖世孟、孙璘编著.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1
2.歇后语大全.晓晓整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