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妇产科学在线精品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张茜
[导读] 目的:分析妇产科学在线精品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应用效果
        张茜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省锦州市,121001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学在线精品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级临床医学本科生152名,双盲、随机原则将学生分为一般组和研究组,每组76名。一般组:常规妇产科理论教学;研究组:在线精品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出科成绩及研究组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研究组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92.66±4.29)分高于一般组的(90.11±6.94)分,期末考试成绩(71.89±7.99)分高于一般组的(67.14±10.77)分(P<0.05),研究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较好。结论:在妇产科学融入信息技术方法,可形成在线精品课程模式,实现了线上在线教育与线下临床教育的有机统一,可凸显出本课程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出科成绩及学习兴趣,值得推广。

【关键词】妇产科学;混合式教学;在线精品课程;表达能力
        “互联网+”模式改革了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式,可为学生、带教导师提供庞大的数据资源。混合式教学模式侧重于对学生理论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妇产科工作中。特别是妇产科学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实践性较强,故改变授课方式,教导医学生理解妇产科临床工作的难点是本学科的重点[1]。为改变教学现状,针对2015级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混合式教学,探究该方法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①学生:我院2015级临床医学本科生152名。②带教导师:我院妇产科医生组成的团队,由2名主任医师授课、1名主治医师制作网课。③教学:根据《孕产期保健》课程内容重新整合设计,录制网络课程内容。整理完毕后共涉及40个知识点,采用在线精品视频课展现,微课形式(每节课<15min);同时录制异位妊娠、剖宫产、人工流产等课程,课程以微课形式展现,每节课<7min[2]。
1.2 方法
1.2.1 一般组
        一般组采用常规妇产科理论教学,由带教导师制定课程学习目标,以临床实验为基础开展课程。
1.2.2 研究组
        研究组采用混合式教学,具体如下:
        (1)课前学习:要求学生自行建立“讨论组”,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讨论、学习与交流。带教导师于授课前7d在在线教育平台中发布课程内容及学习任务,包括基本理论、考试内容及热点问题,诱导学生围绕考试内容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点,并予以自我评价[3]。
        (2)课中学习:收集学生在线作业,分析学生作业情况,总结学生作业问题并在线下课堂中进行讲解。告知学生本课程考试要点及注意事项,给予学生启发式学习,向学生推送临床实操案例及流程,诱导学生在理论课程中讨论案例操作,并开展讨论式学习。
        (3)课后巩固:布置课后讨论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实训学习,模拟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考察学生在综合问题所设置的方案,并要求学生进行互评反馈,分析作业成果及作业情况;案例内容以妇产科临床疾病治疗案例异位妊娠的病理、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为主。两组学生均进行两次测验,统计学生出科成绩[4]。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学生的出科成绩,考试共分为两部分,包括平时学习成绩(65%)及期末考试成绩(35%),每次考试总分为100分。
        (2)评价研究组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我院自拟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估,评估后统计学习成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均选择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出科考试属于计量资料,行t 检验,表示为(±s),教学工作满意率为计数资料,行X2检验,表示为百分率(%)。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的出科成绩对比
        研究组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92.66±4.29)分高于一般组的(90.11±6.94)分,期末考试成绩(71.89±7.99)分高于一般组的(67.14±10.77)分(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学生的出科成绩对比(±s,分)
 
2.2 研究组学生学习情况统计
        研究组学生对完全适应混合式学习法者72名(94.74%)、自主解决在线作业者70名(92.11%)、妇产科临床知识掌握度高者67名(88.16%)、学习兴趣提高者71名(93.42%)、总结能力提高者60名(78.95%)、表达能力提高者58名(76.32%)、学习兴趣提高者71名(73.42%)、合作能力提高者68名(89.47%)、网络学习深入者44名(57.89%)。

3 讨论
        妇产科学是分析女性生理体征、疾病情况及生育水平的学科,该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妇产科疾病及升级器官的生理功能。但是,传统课程开展中,无法深入促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带教导师需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通过线上视频学习、在线作业的提交与评改、在线答疑、在线交流的形式学习本课程的相关内容。因此,可将《孕产期保健》课程内容进行融合,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并且课程具有较好的条理性[5]。通过引入该方法,学生们实现了线上的学习,如可在线上查阅疾病资料,同时与带教导师进行在线交流。另外,该方法还需融合线上及线下两方面教学形式,要求学生在线下交流线上讨论的问题,并要求带教导师汇总本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及考试知识点。通过线上教育、线下解惑的课程模式,能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自主作业能力及理论知识,并且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提升。同时,带教导师应亲力亲为,深入参与至学生的讨论、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可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接受度。本研究中,研究组学生的出科成绩均高于一般组(P<0.05),可见该方法有效。
        总的来讲,在妇产科学融入信息技术方法,可形成在线精品课程模式,实现了线上在线教育与线下临床教育的有机统一,可凸显出本课程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出科成绩及学习兴趣,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旺, 宋冰.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l of "Flipping Classroom"in Clinical Teaching[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 011(012):13-15.
[2]徐广立, 卫爱武. 翻转课堂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 017(007):17-19.
[3]林敏, 邱笑飞, 邱衎,等. SPL混合式教学法在国际生妇产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实践[J].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9, 049(008):622-625.
[4]栗娜, 杨甜, 刘彩霞,等. 浅谈基于MOOC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妇产科继续教育项目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8, 36(007):145-147.
[5]孙燕, 李敏. 基于程序教学原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妇产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 2019, 6(15):167-170.

简介:张茜,1982.03.17,女,汉,辽宁省盘锦市,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妇科肿瘤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