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渊霞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新田小学 542809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应该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内核,也是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是凝聚新时代共识的最新理念。新时代民族精神乃中华民族进步的活力,是中国人民精神支撑,是民族前进的根本动力,是造福世界的重要精神资源和智慧力量。培养青少年民族精神是时代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根本要求,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选择。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民族精神;人文素养;古诗词
引言
时代是精神的试金石,精神是时代的传感器,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新时代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新时代教师也需要着眼于新时代背景,深度解剖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蕴含人文素养、民族精神的素材,依托教材内容、多样化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养,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伟大梦想。
一、品诗人之情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团结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坚实情感基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文化脉络,也是全民族共同的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培养学生民族精神首先应该从爱国主义情怀着手,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培养民族精神奠定基础。且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和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强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且小学语文教材中也确实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相关诗词,语文教师应该挖掘这类诗词背后传递的情感态度,以诗人爱国之情怀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例如,“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思想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表达了诗人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抒发了诗人对爱国英雄的羡慕与赞颂之情。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从小立志好好学习、好好做人,长大后报效祖国。
二、 注重信念、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梦想
人生要有理想。有理想,才会对明天充满了渴望,才会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为理想而奋斗,才会使自己的一生更有价值。
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诗词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拼搏向上的精神,将人生观融人古诗词教学中,利用古诗词进行人生理想教育,从诗词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勇气,传承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诗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作者登高望远后想要更进一步的远大抱负,在教学时,不仅仅是向学生解释字面上的意思,更多的要启发学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比如“欲穷”这个词,是作者想要看,它包含了作者的希望与憧憬,在此也引导学生想想他们的愿望与理想,可以是未来的事业,也可以是近期的小目标。待学生们对理想有了一定的思考后,再通过“更上一层楼”来进一步启发学生,要达成目标,需要为之努力、为之奋斗。在学习汉乐府《长歌行》时,对于作者感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调动学生思考,不努力人生就虚度了,敲响心中的警钟,为了理想,珍惜现在的时光,不要蹉跎,不要虚度光阴,趁着青春及时奋斗,将来老了才不会后悔。在教学这些古诗词的同时,融入人生理想与信念教育,更能事半功倍,让学生铭记于心。
三、挖掘诗词内涵,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认清事物、明辨是非的一种意识或思想。价值观是对好与坏的辨别,它反应了人的自我认知,价值观对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的目标方向有重要影响。青少年学生时期是建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积极正面的价值观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本源,也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价值观,才会真正认同自己的民族,建立强大的民族自信。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元代诗人王冕在《墨梅》里写到“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通过赞美梅花的高洁,表明自己坚持自我、不献媚、不讨好的人生态度。《竹石》与《石灰吟》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的典范,郑燮的《竹石》赞扬竹子顽强、坚韧,于谦的《石灰吟》讲述了石灰石经过锤炼成为石灰粉,两位诗人分别以竹子、石灰自喻,表达自己“千磨万击还坚劲”、“粉骨碎身浑不怕”的风骨,“坚劲”是顽强执着的品质,“清白”是高尚磊落的节操。诗人即使身处逆境,也始终不放弃自我,这种坚韧上进的气概,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
总结
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是需要氛围熏陶、环境影响,非朝夕之功。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依托小学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切记心急,我们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挖掘古诗词内涵,引导学生诵读、品读古诗词,感悟古诗词传递的思想情感,人文精神,学习古诗词作者身上的精神品质,以此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柴俊梅.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效率的策略[J].学周刊,2016(27):150-151.
[2] 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80.
[3]王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