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翔
溆浦县淘金坪乡学校 湖南 怀化 419300
摘要: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教育改革与优化力度的逐步提升,STEM理念作为一类新兴的教育理念,逐步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小学科学综合性基础课程的特性和优势,并有机整合工程技术及数学等多元学科,在跨领域融合教学的同时,以实践式教学模式,有效带动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的发展。这也使得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项目式学习研究策略成为当前教育科学革新与发展的重点,因而,在当前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的背景下,如何基于STEM理念开展小学科学课项目式学习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教师对整体教学环节进行有效设计与实施,在跨学科的STEM理念指导下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进行有效培育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型科学课;STEAM教学模式
引言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更新教学观念,在科学教学中引入STEAM教育理念,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实现多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并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学习活动,自主探寻问题的答案,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效率。本文基于笔者教学经验,就STEAM教育理念下构建优质小学科学课堂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一、STEM教学模式的概述
STEM理念主张多学科交叉和多领域整合,主要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组合而成,旨在通过对科学课程的教学,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认知世界和感知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能力;通过对于技术的教学,启发学生认知、改造世界和尊重自然规律,能够以科学技术实现对社会发展的有效推动;通过对数学学科的拓展,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STEM项目式学习法恰恰整合了四门学科的核心精神,强调在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综合发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中的学生主体原则,带动学生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来,由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STEM项目式学习以项目式活动和基本要素为主线,既整合了STEM理念中跨学科领域的延展优势,也发挥了项目式学习法中实际操作的特点,指导学生根据真实情境对真实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和研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知识体系的重构,进一步促进小学生良好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小学探究型科学课STEAM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整合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STEAM教育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动课程的融合,对融合课程来说是特别优秀的催化剂。进行STEAM教育,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深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学生可以运用各式各样的操作,将音频、图片、文字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并创造出多媒体演示方案,进而加深科学与数学在STEAM模式下的融合度。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科学《热的传递》的课程中通过多媒体演示出实验场景,教师拿出蜡烛并点燃,烧小铁棒的尾部,过一段时间小铁棒的头部也会热起来,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加热的是尾部为什么头部也会变烫,实验场景贴近现实就可以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好奇并大大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做到可以指导学生用数学与科学学科之中的知识点来思考问题所在,使用数学的思维导图知识来梳理其中的要点,以实验表达的现象为基础,热是会传递的,从温度较高的地方传到温度较低的地方,这种现象被称为热的传导,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于科学的认知,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数学方法的运用。
(二)、借助STEAM教学理念,优化教师引导
STEAM教育理念的内涵注重科学、艺术、工程等学科之间的纵向融合,以便提高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考验着一个小学科学教师课堂的整合与学科知识间的协调处理,需要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理清头绪进行相关探究,以实现科学教学高效化“进军”,提升科学教学效率。比如,《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一课,为让学生在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过程中,逐步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以便学生意识到生物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两两小组进行对比实验。同时在教学之前就开始着手准备,让学生们在教室的一角设置“科学试验区”,以种植绿豆芽,其中涉及的实验包括“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一)”“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二)”。在实验中,笔者重点指导学生探究以下问题,如“实验过程中,我们能改变的是哪些条件?不改变的是?”“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在观察实验过程中,笔者还引导学生要做好观察记录,比如,利用图形、文字记录绿豆芽的高度(需利用数学中的测量工具测量)、茎叶的颜色以及茎的粗细等,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明白了植物生长需要阳光、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但当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植物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拓展视野,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小学生年龄较小,不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难以深入认知很多新鲜事物。而小学科学教材中部分知识内容比较的新鲜,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导致学生难以透彻的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理论,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更加深入的理解教材内容,将立体化的知识框架构建起来,并且进一步发散思维,逐步增强自身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例如,在“地球的运动”一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难以直接观察地球运动这一现象,进而无法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过来,将宇宙中地球运动的视频生动形象的播放给学生,之后对地球与太阳系的位置关系等进行模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地球运动这一知识系列。同时,学生看到这一生动形象的视频之后,十分想要探索和了解这一未知领域。教师合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可以将地球自转、公转等新知识启发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得到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力也可以得到培养。
结束语
在小学科学开展学习方式转型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教学进度衔接,各学科间教师的配合,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等。目前的教学实际,还很难大面积实施新型学习方式。为此,学校利用科学课、综合实践课、科技节、兴趣班等多种途径辅助实施,各学科教师间加强沟通、开展集备,通过班主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今后,学校将继续深入探索,让STEAM教育理念更加有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权秀媛.STEAM理念下小学《科学》设计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2]张颖.STEAM理念下的小学科学课项目式学习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3]田秀兰.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课程实践研究[D].宁夏大学,2019.
[4]苏彤.小学STEAM教育课程内容设计与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5]周启航,牛旻昱.小学科学课程新课标下馆校结合活动设计的思考与实践[C].中国科普研究所.面向新时代的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第十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研究所,2018:413-417.
陈翔(1991.09-),男,汉族,湖南溆浦人,大学本科,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淘金坪乡学校,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