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霞
牡丹江市实验中学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157000
【摘要】: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文化和物质遗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战争年代,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这片黑土地孕育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蕴涵着牡丹江本地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对于开展初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升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牡丹江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是牡丹江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当时的革命实践形成的成果,具有巨大的育人功能。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浅谈了运用牡丹江市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必要性,目的是让牡丹江本土红色文化成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良好载体。首先,第一部分引言主要谈了学习和弘扬牡丹江本土红色文化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牡丹江红色文化的概述、德育教育与红色文化、包括以八女英烈为代表的抗战文化、解放战争时期文化等内容为主的红色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其次,第三部分谈了目前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存在的问题。最后一部分重点论述了牡丹江红色文化对在校初中生德育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牡丹江 红色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教育 初学生
一 、引言
目前,在推动初中生德育发展的进程中,学校德育教育依然存在着不同层次上的缺陷和不足。初中生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重要时期,他们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牡丹江本土的红色文化还没有深入了解,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需要积极引导。很多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比较局限,认为红色文化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这导致对本土红色文化认知不清晰, 爱国主义情感得不到升华。对在校初中生的德育教育而言,红色文化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德育教育迫切需要加以研究的课题。
二、 牡丹江的红色文化
(一)牡丹江红色文化的概述
牡丹江有着有无比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更有丰富和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在这块土地上孕育的红色文化,素有“红色丝绸之路”美誉。不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人民的解放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非物质红色文化遗产指这些遗址遗迹及纪念设施所承载的革命事迹、精神和一些反映它们的文学作品、歌曲、戏曲等。如;反映剿匪英雄杨子荣的一本书《林海雪原》、一部戏或电影《智取威虎山》。
(二)德育教育与红色文化
德育教育,就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受教育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我市的红色文化得天独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教育价值。目前,在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体现。“伴随着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与演进中的德育价值的畅扬,以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高校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拓展其德育功能,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和保证。”以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精神为内涵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革命传统优势的重要体现,也是在校初中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为此,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德育教育的特性,创新红色文化开发思路,使红色文化成为学校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途径。
三、 目前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上,局限于思想理论教育,忽视了本土文化教育
当前德育主要还是思想理论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师往往是过于重视思想教育,只强调基本思想、基本情感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本土文化教育,这不仅脱离了生活实际,而且也违背了德育精神,德育教育的效果也将不尽如人意。
(二)在校学生的德育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不合理
当前,义务教育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结构虽几经调整,但仍未摆脱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缺乏生动性和可读性,不符合当代学生朝气蓬勃、活泼上进、求新好奇的特点。将牡丹江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引入初中课堂可以弥补现有道德与法治课的不足。
(三)传播范围上局限于校园课堂,没有融入社会
虽然从总体上看,当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但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社会中仍然充斥着一些伤风败俗、腐朽堕落的思想,给学生思想上以误导,使得一些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扭曲,严重地污染了校园人文环境,主要表现有:依赖性强,对集体利益漠不关心;行为粗野,人格低下;不愿刻苦学习文化知识;诚信意识缺失,考试舞弊等严重现象。运用红色文化中蕴涵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加以引导,能够进一步扭转这些不良倾向,净化校园人文环境。
四、 牡丹江红色文化对在校初中生德育教育的作用
(一)红色文化具有政治导向功能
牡丹江人民在历次革命斗争中,英雄辈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牡丹江这片热土上,不仅传承着博大精深的厚重历史和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马骏,就是从牡丹江踏上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征程。中共党员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将领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奋勇抗击日寇,成为全国人民景仰的民族英雄。中共领导人张闻天、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领导和组织群众创建红色政权,建立了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有力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而且弘扬着惊天撼地的革命传统,成为中国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红色文化具有熏陶感染道德品质修养的教育功能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故事,这些革命历史故事往往形象、生动、有趣,容易贴近学生,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牡丹江人民积极参战支前,踊跃参军入伍,许多先烈血洒疆场,涌现了冷云等八名女战士、剿匪英雄杨子荣等一大批英雄群体,留下了许多值得永远记念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也对建国后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牡丹江红色文化所承载着的培育爱国情怀、传播先进文化、塑造良好人格、弘扬社会正气的文化内涵,正是引导当代初中生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锤炼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鲜活教材。
(三)牡丹江本土红色文化具有社会实践性和实效性
把课堂传授的间接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单调的学习变成丰富生动的体验过程。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可以抓住当前红色文化“体验式旅游”的新趋势,满足学生的体验需求,运用文化的手段,注入快乐元素,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效果。坚持红色资源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我市革命历史和传统教育,增强本土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文化和物质遗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牡丹江市深入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创作和推出了一系列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红色文艺精品。
如:
故事片:《镜泊湖的枪声》
电视连续剧:《特遣1931》、《抗联女兵》、《平南洋》
文献纪录片:《东北抗联》、《牡丹江的记忆》
学习和弘扬牡丹江本土红色文化,要高度重视对初中生的教育引导。通过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筑牢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总之,充分转化牡丹江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德育摆脱困境,促进在校初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重点革命遗址名录》
[2]《革命纪念设施名录》
[3]《著名革命英烈名录》
【作者简介】姓名:孙海霞 出生年月:1977年1月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省平度市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一级职称 从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领域:初中道德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