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丽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264300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日趋成熟,历史课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提升思想品格,掌握历史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都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引言
初中教学过程中历史课程并不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对本门课程并不重视,加之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应用,学生对此课程并不感兴趣。新课改背景下为了能够有效改善初中阶段历史课程教学受阻的局面,应当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终身学习为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来取代以往的课程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在初中阶段,历史在众多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小。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没有给予历史足够的关注,并且在制订学习计划时,留给历史学科的时间很少;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课方式一成不变,没有新意,师生交流互动性不高,这会极大打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故而历史教学效果不佳。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就要认识到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有效途径,为教学创造更多可能性,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教学思想有了实质改变后,再做学生的工作就比较容易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二、目前历史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陈旧
教学处于心中无课标状态,教学设计模式陈旧,教学设计未体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没有意图,而教学设计的准确定位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课改理念落实不到位,以“教”代“学”问题严重
课堂上虽然设计了学生活动,但活动的过程、探究的结果都不能有效、真实呈现。教师不信任、不尊重学生,不注重引导和期待学生的结论,有时因为时间问题,教师自己给出结论,看似热闹的合作探究,实质上只是课堂的点缀,讨论发言都被教师早已制作成的PPT标准答案“一网打尽”。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这种以“教”代“学”的课堂本质上依然是典型的钳制学生思维,把学生固定在凳子上被动听讲的传统教学,学生主体地位丧失,民主课堂无从谈起。
三、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创新历史课程设计
信息技术可以带来影片、音乐、情境等立体的事物,教师应当在设计课程时为学生们提供区别于传统印象的历史课堂。例如,笔者在某历史公开课上看到,教师提前做好素材,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历史纪录片,学生正处在思维的活跃期,喜欢这种轻松而且直观的授课方式,有意愿欣赏影片内容,对影片里人物和历史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沉浸在课堂的氛围中。教师通过对纪录片的讲解,提前设计好引导的语言,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点上。然后把学生分为两组,采用辩论的方式对教材知识点展开分析,在整个公开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氛围非常活跃,大家踊跃发言,争相回答问题,节奏轻松明快,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过程,当下课铃响起的时候还有不少同学意犹未尽,不愿下课。新颖的课堂设计让学生不仅通过观影学会教材上的知识,而且还能够发挥想象力扩展延伸知识的宽度,同时分组讨论提升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了学生所学知识的思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这堂历史公开课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积极应对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是初中历史教学之中的重点,老师需要充分利用历史事件这一特殊教育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其他阶段的历史教学相比,初中历史教学的跨度较广,覆盖面较大,历史事件的讲解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和分析能力,历史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了解整个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阐述以及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以及研究的过程之中提高个人的感性认知以及理性认知水平及能力,对所学习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及理解。
(三)将历史与知识理论有机结合在一起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目的,并非只是局限于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更为重要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们能够从历史知识中总结事物发展以及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个人客观唯物主义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辨思想和理念。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们能够通过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并且对未来进行有益探索,追根溯源,这有利于对历史动态进行整体理解和把握。通过将历史知识教学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在一起,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对知识以往的机械性记忆。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将历史与知识理论有效集合起来,并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予以合理化拓展,将历史文化以及历史背景等向学生介绍,在此基础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情境,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和看待历史。
(四)注重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性
21世纪是“读图时代”,是高度信息化时代。历史教学在这个时代更显得天独厚的优势,大量历史文字、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在课堂上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焕发生机与光彩,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直观、鲜活的感受与认识,实现历史的复位和观念情感的碰撞,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而这是实现教学目标十分重要的手段。
(五)强化历史问题的分析
为了保障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初中历史老师需要注重历史问题的分析与解读,以提问教学为依据,关注不同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历史思维模式以及框架。小组合作模式在实践应用时备受关注及好评,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鼓励学生对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分析,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及肯定,保障学生不断的调动个人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历史分析来强化个人的意向以及理解,从而实现个人分析能力以及水平的综合提升。
(六)转变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兴趣。
近年来,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辅助作用,多鼓励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答疑解惑,把握学习路线的一致性。课本知识一向是单调无趣的,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出现厌学的情况,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有吸引力的元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记忆。具体可以通过收集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影视资料或前人笔记来实现。教师不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视频赏鉴,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亲身演绎。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还培养了学生对史事的理解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结束语
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积累,教师应当充分思考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修正教学理念,通过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加对知识的探索和实践,继而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董永强.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学),2019(12):224.
[2]周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科普童话,2019(47):20.
[3]刘永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知识窗(教师版),2019(11):7.
[4]王文茜.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5]刘明峰.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9(3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