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图书馆教育,实现学生素质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叶思琦
[导读] 博尔赫斯曾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叶思琦
        浙江省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   325200
        【摘要】博尔赫斯曾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可见图书对人们思想精神熏陶的重要性。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料中心,拥有丰富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资源环境。课程改革中提到:要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如此一来,图书馆读物成为孩子学习的调鲜剂。努力引导孩子把图书馆作为一生中扩大自己精神世界的场所, 尽可能多地提倡孩子课外阅读,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课改的推动下农村图书馆的运用和课外阅读的普及对孩子综合素养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孩子进行“沙里淘金”,获取最有用和最有益的课外阅读知识。
        【关键词】图书馆; 课外阅读; 课程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小学儿童图书馆应该让孩子和图书之间自由地交流,自主地感受读书的乐趣。并把这种乐趣与朋友、同学、家人分享。学校图书馆通过图书和活动对学生产生教育功效,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它通过图书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其知识视野,推动其能力发展。学校和教师应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爱上图书馆,从中学会 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面对这样的大趋势之下,农村小学则起步较晚,有些学校甚至还没有图书馆设备,这促使着建设图书馆式教育和拓展课外阅读成为现今农村小学的重要项目。图书馆为素质教育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农村学校,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以形成丰富的知识积累。本文以拓展学生课外阅读为导线,以建设农村学校图书馆教育为载体,论述了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矿产里“沙里淘金”,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效性和学生个性培养以及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农村学校图书馆教育及课外阅读开展的策略浅谈。                       
         随着“书香工程”的建设,学校对图书馆的图书加大了投入,图书馆里的图书何去何从,我们该如何利用好这些图书,让图书伴随学生成长,成为图书馆建设的首要考虑。从农村学校的校舍、资金、资源等各方面考虑,笔者认为在农村学校的图书馆也切合实际情况,尽可能让孩子们用有限的资源进行最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
         (一)多渠道筹集图书,丰富图书馆的“馆藏”。
        1、学校征订。学校可以利用相应的资金征订适合学生学习和满足学生阅读需要的书籍、报纸和杂志。
        2、自发献书。由于农村学校的资金短缺,无法购买大量的图书作为储备,这时我们应该发挥集体的力量,发动课任老师和全班同学把自己已经看过的书献给学校图书馆。
        3、各校流通。农村各兄弟校可以创设两个学校的阅读联谊,进行图书馆图书的相互借阅,这样既节省了资源投入,也加大了信息流通,还可以为学生们提供阅读后的交流平台。
         (二)规范图书馆管理,建立图书馆“枝干”
          农村学校不像市区学校已经有着良好的图书馆建设基础,大部分学校的图书馆建设还是从头开始的,所以如何规范图书馆管理成为个农村学校学习的一项主要内容。
                1、 做好图书整理工作。

整理图书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图书分类、编码、登记及摆设。 将全部图书分成学科辅导读物、社会知识、自然知识、文学读物和其他等大类。每一大类又分成小类。 并给图书按照上面分类进行编码。在所有图书编了码以后,按类别整齐地摆放在书橱里,方便各班级同学们借阅和查找。最后由图书管理员把全部图书做一次详细的登记,以防图书遗失。
         2、建立图书借阅制度。为了方便管理,学校的图书馆图书借阅都以班级为单位。可采取两项措施:第一项是发放到各班级的图书角。在每学期初始,由大队部组织,根据各学段的学习需要和阅读范围,将一定量的图书发放到各班级,再由各班级进行归类摆放到书架上。同学们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在教室阅读,可直接向班级图书管理员借阅,但放学后必须当场归还。第二项是如果同学们要借回家看,就要做好登记交由图书馆存档。这样管理就更完善。
         (三)、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丰富图书馆的存在形式。
          上文已经提到,学校图书馆的发放借阅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所以阅读的各项安排也可由各班级自行组织。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每天的课后时间学生自主支配。可与班主任老师协商,可以利用午休或课间等时间进行阅读。各班甚至可以开设一节阅读课,大家围坐在一起,相互借阅,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孩子们阅读的有效性。
                2、增设“拐角书架”和“流动书车”。加大学生阅读的范围和兴趣。此举是解决了农村学校图书室面积小、学生众多、接待能力有限等实际困难。为学生提供更便利的图书借阅条件,满足学生借阅图书的需求。由管理员定期调换并进一步充实丰富了“书车”,使“流动书车”的图书常看常新,同学们的阅读面越来越广,获取的知识也就会越来越丰富。
                3、营造图书馆的合理环境文化。书馆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馆内物质条件,而且要重视周边环境对师生学习的影响。学校图书馆需要建设一种健康的、高品位的学习环境,营造出积极向上、有凝聚力的图书馆文化氛围,进而发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和引导功能。学校可以在图书馆的显眼处粘贴标语,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同时在图书馆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作品,如校徽雕塑、历史名人雕像、校史展览、重要事件纪念碑等,起到一个缅怀历史,承载未来,营造宁静致远的文化环境,让学生们走进图书馆就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穿透力。做到熏陶其情感,磨练其意志,塑造其人格,使其能够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四)重视并落实图书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丰富的文献资源,现代化的服务设施是开展素质教育最坚实的物质基础。图书馆蕴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吸允不尽的营养源泉,这一优势,是任何其它场所无法代替的。图书馆是单独学科教育的有效补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个人的素质必须经过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培养和积累,但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而课堂教学是有限的,它无法满足每个学生对各类知识的需求,许多教学内容要靠图书馆来补充。作为图书馆,它除了能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外,还能使学生学到课堂中所学不到的知识和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图书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应把充分发挥馆藏优势,引导学生读好书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服务的重要手
         总之,学校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师生们在课堂与课本以外获取知识营养的基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服务于学校教育,使学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教育改革深化之时,图书馆面临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图书馆在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图书馆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挖掘潜力,使学生通过图书馆,得到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图书馆学概论》吴慰慈 编著  [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图书馆学刊》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学会  主办
[3]《图书馆工作概论》程亚男主编  [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4]《乡镇图书馆工作》卢子博主编  [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5]《图书馆建设》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  主办
[6]《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