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和方法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9月(上)25期   作者:金玉芬
[导读]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激发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金玉芬
        仪征市实验小学  211400。
 
        摘要: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激发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反馈从而对教学做出调整。本文先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过程存在的问题,再讨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优化课堂提问技巧与方法。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提问技巧
引言:
        提问,因其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直是教学环节中备受关注的一环[1]。小学生由于年龄限制,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思维体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问的技巧与方法尤为重要。
1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目前,提问这一环节广泛存在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但部分老师不注重提问的技巧与方法,造成当前的提问模式有诸多缺陷,详细介绍如下。
1.1 问题设计不合理,不利于学生思维拓展
        在小学生思维发展范围,基本都是以提问题的方式进行拓展思维的,问题的合理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方式与顺序[2]。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小学生所接触的知识面有一定的差距。对于小学生来讲,问题要难易适度,要让认知结构中建立适当观念,明确问题的出发点,启发学生思考[3]。问题太难,无法回答,会降低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课堂中对于问题的产生其主要目的是学生产生思考学习的能力,问题的设置要匹配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趋势,让学生在思考中回答问题获得锻炼,突显教学开展活动的主要目的。
1.2 提问模式僵化,不能吸引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当中,一些教师的提问方式灵活性不高,过于死板。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大多数利用教学方案中的固定的方式进行提问,考虑不到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对教学方案进行灵活的运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了学生活跃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灵活地创造问题情景,以课本为基础延伸出去,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抓住重点提问,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和质疑发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3 教师教学过于“形式主义”,未能深刻理解提问的意义
        为了跟上教学的进度,部分教师存在追求形式感的问题。在如今大量的参考书籍充斥市场的大环境下,部分教师直接在参考书上找问题,让学生参考着答案来进行分析。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不仅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还耽误课堂时间。还有一些教师讲出问题就立刻让学生回答,没有多余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问题,无法发挥出学生真正的实力。提问题的方式应该是双面性,既有老师问同学,也有同学问老师,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这样学生考虑问题时才会更加的全面深入。


2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和方法的探讨
        实际教学中,要想改善上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课堂质量,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需要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对当前课堂提问方式做出相应的优化,认真贯彻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换位思考,从学生的理解思维去改进教学提问的方法。接下来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做出探讨。
2.1 根据教学内容营造提问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如成年人,因此教师提问时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思维水平,不能在没建立教学情境的情况下直接突兀地提出一个问题,这样的提问方式,既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营造提问氛围,先引导学生往某个方向稍作思考,再提出具体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全面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课本的内容。例如在教授《王二小》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批扮演王二小、日军和八路军。先利用情景使学生们主动去参与课本内容,再合理的引导学生们去思考王二小的牺牲是否值得铭记、人民抗日的决心是否坚决,侵华日军行为是否残暴无耻等。研究显示,是否有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程度与思考的积极性是不同的,在教学氛围中思考问题的学生们思维更为活跃,对课本的理解更为清晰,教学质量较未营造提问氛围的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
2.2 阶梯式设问,注重提问的层次性
        首先,老师应该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本质上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主动探索与思考,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无法回答,在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彰显教师的知识渊博和见多识广。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该循序渐进,先提出一个较为简单的、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得上的问题,调动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相对有难度的问题,增强挑战性,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最后,鉴于前面两个问题已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相当熟悉并且有了一定的思考与感悟,因此,作为终极一问,此时可以提出类似于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一类主旨型问题,进一步升华主题,完成整篇文章的讲解。通过这样阶梯式的提问,不仅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增加他们对于课程的参与度,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抽丝剥茧,逐步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2.3 鼓励学生提问,大家一起思考
        如果只有老师一个人提问,那么受教学思维固化、年龄阅历差异以及看问题角度等的限制,老师提的问题肯定不能全方位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妨在教学过程中留一点时间来让学生自由提问,充分表达他们内心的疑惑,然后发动大家一起,就这些疑问在课本中寻找答案。如此一来,增大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的同时,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真正实现全方位的剖析课本。
3 结语
        从古至今,提问一直都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问的技巧和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与更新。就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本文认为,营造提问氛围、注重提问的层次性、鼓励学生提问这三种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值得在全国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郝本信.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和方法[J].教育观察,2017,6(24):99-100.
[2]彭艳云.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6.
[3]赖雯雯.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才智,2012(0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