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助力核心素养提升的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上)25期   作者:屈花屏
[导读] “核心素养”一词,近几年来在教育界被颇受关注。所谓“核心素养”
        屈花屏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商镇中心小学(陕西 商洛)  726207
        摘要:“核心素养”一词,近几年来在教育界被颇受关注。所谓“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人生品格等综合素质,并在各个学科的学习、实践中获得发展和提升。就小学语文而言,阅读教学的地位至关重要。阅读应分为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然而当前在教学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尴尬,即课堂阅读教学如火如荼,课外阅读却重视程度并不高。实际上,课外阅读也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助力。为培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应从阅读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不断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和质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为核心素养提升的助力,推动“核心素养”教学不断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核心素养
引言
        语文课外阅读具有重要的教育责任和使命。为了使学生尽早拥有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师不仅需要指导学生在课程中学习书本上知识,而且还需要指导学生将阅读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促进学生们多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去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能力、资源等是培养学生的核心汉语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积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汉语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汉语素养。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常见的问题
        (一)学生的阅读内容非常单一,没有做到多元化阅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书目来进行阅读,而这样的阅读方式会让他们的阅读面非常得窄,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些小说或者是诗歌来进行阅读,没有广泛地涉猎到更多的阅读书目,不利于他们对于多方面语文知识的吸收以及学习。
        (二)缺乏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
        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无意义的阅读占据了大量的学生时间。除此之外,孩子的父母的兴趣取向也会影响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等,一般来说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会有更多课外阅读的时间,他们儿童的课外生活非常的丰富,儿童的活动选择更多。因此,如果孩子们长期不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们会越来越缺乏课外阅读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加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这些将危及民族的基本素质,语文素质,并造成民族文化退步。
        (三)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长期以来对于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此这就造成了小学阶段的很多语文教师只能够自己摸索阅读课堂的教学目标,并且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体会来设定自己的教学目标。
二、课外阅读助力核心素养的方法探讨
        (一)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
        人是社会性动物,容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学校和教师要有计划地创设有益于学生阅读的环境。学校图书馆要有浓厚的书香气,环境布设优雅,让学生感觉如走进神圣的殿堂,对书籍和知识充满敬畏,并认为读书是一件非常高雅的事情。班级内要设置图书角,通过学校捐助和学生从家中携带,不断充实与更新图书角的书目。并发动学生对图书角进行装扮,可以饰之以易于记诵的名人名言、比较经典的诗文,从而让教室充满浓郁的“读书味”。有了这些硬件设备后,学校图书馆要向学生敞开知识的大门,方便学生借阅,培养学生良好的借阅习惯。教室的图书角也不能成为摆设,教师要监督学生合理图书角,大课间鼓励学生多翻阅,并在每周开设专门的课外阅读课。


        (二)结合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前提基础。所有能选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教育部严格筛选的,都是符合学生阅读习惯的优质文章。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时,可以以教材中的内容为基础,以适应小学生阅读习惯为目的,推荐高质量的图书,帮助和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例如,在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材《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中,整篇文章的语言风格采用类似童话故事的叙述形式,用轻松活泼的语气完成整篇文章的描述,同时也清晰地表达出了一种“在遇到困难时,朋友之间互帮互助,一起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的精神。老师在这篇文章的讲解过程中,可以请像是进行角色扮演,把静态的课文内容用动态的形式更好、更完全地呈现出来。在老师认真观看并进行点评后,可以给学生推荐同类的文章,因为课堂上的新鲜形式,学生会更加乐意进行同类型的课外阅读。
        (三)赏析与背诵,培养艺术感知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学习,尤其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重在积累。朗读,是积累词语、句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熟读、精读的基础上,进行鉴赏和分析,掌握阅读的技巧,挖掘阅读的思想内涵,感悟阅读的情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能力、鉴赏能力。阅读鉴赏结束后,达到背诵的程度,无不更强化了阅读文本在大脑中的记忆。加强名言警句、优秀文学作品、古今中外经典诗词等背诵,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作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伯牙鼓琴》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文言文的教学,要完成背诵课文的教学目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文言文始终是存在阅读难度的。教师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韵味、语言节奏,帮助学生疏通文言文的涵义。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带领学生进入俞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相惜的情境之中,感悟“知音”之间的纯粹情感。最后,轻松完成背诵任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达到情感的共鸣。
        (四)定期组织课外阅读活动
        让学生分享自己读到的感兴趣的书籍。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中,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当今世界和国外有许多名人,他们为学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课外阅读作品。老师们可以在一个新学期开始时,有条件地筛选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列清单,有选择地进行阅读。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昆虫备忘录》一课中,语文老师在授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可以寻找或向有关机构借一些相关的昆虫标本或照片,在上课过程中将现实和理论结合起来,丰富学生日常生活的常识。同时老师也可以把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利用读书会活动让学生把自己读到的有关昆虫的知识在课堂中分享。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阅读到这一方面课外书的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对其他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了激励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完全拘泥于语文教材的阅读内容,要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延伸教学,把课外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有职责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投入课外阅读的兴趣,广泛选取文学经典读物,从文学经典中吸取文学养分,增强写作应用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肖萍.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60.
[2]成爱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426-427.
[3]杨雅欣.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140.
[4]朱丽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D].苏州大学,2019.
[5]何光娟.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应对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59-5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