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俐俐
秦皇岛市海港区东港镇第一小学 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在教育界的兴起,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被广泛提及以及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应用。教学设计作为师生课堂的“引导员”,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关键能力,值得探究。本文针对目前语文教师教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设计策略,期望对广大语文教育同仁研究相关问题有所助益,同时,期盼语文课堂也能真正迎来核心素养下的春天,助力学生的关键能力真正提高。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 教学设计 策略
许多语文老师都应该这样想过:我能教给学生什么?学生都能从我这里学到什么?是具体的知识吗?学到的知识多少年之后可能都会忘记,只有一样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依然刻在你的人生经历里,助力你每一阶段的成长,这就是“关键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语文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所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
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号召的引领下,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注重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语文课堂的生动性、灵活性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缺乏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便无法走进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中心。本文主要想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设计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部分教师还在循着老一套的备课思路,没有基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以笔者所在的农村小学为例,学校教师年轻化,语文学科大部分为5年以内的新教师,她们本身对教材把握不够深入,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为语文要素把握不准,教学目标上重知识轻能力,教学设计中预设的内容过多,生成内容较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足。
(一)教学目标设计未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设定影响学生对整节语文教学活动的收获和能力培养,但是由于现在部分一线青年教师没有系统的教学目标设计和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常常是设定的教学目标与语文课程的目标设定有差池甚至是有相悖之处,这里面的原因就是教师忽略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而且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对新观念接受较慢,对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整节课都在强调知识点,缺少关键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教育,并且课程中无法体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立德树人的核心要求。导致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设定的不合理。
(二)教学设计中缺乏核心素养本位思想
小学语文教师往往以知识内容的获得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中传授给学生怎样的知识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关注的重点。就拿古诗词教学来说,古诗词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诗词文化鉴赏能力的最好范本,但是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多读多背,解释意思,而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学会学习的素养并没有涉及的话,就会导致学生只会死学,不能举一反三,教师讲的这首诗词学生会了,但相同体裁、相同意境情感的古诗词,学生又不会了,可见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教师没有看到对于核心素养本位的思想理念的呈现,学生也就没有完全吸收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等语文关键能力的培养严重缺位。
二、教师教学设计缺乏核心素养指导的原因
(一)广大一线教师对核心素养认识不全面、不深刻
一线教师每学期都会写教学设计(教案),很多要求手写,这也是学校要求的一项任务,但很多教师只是照抄教学参考书上、或者网络上的教学设计,自己并没有深入思考教学设计该如何撰写。她们对核心素养等近年出现的教育新思想更是很少关注。
(二)教师教学设计观念未与时俱进——教学设计依然重知识轻能力
一节语文课想要正常进行,教学设计有着导向作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指出,教学设计应该致力于在积累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语感和语文素养,形成对未来学习生活有提高的语言应用体系。然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大都呈现出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或者一节日常语文课,它的设计主要为应试教育而生,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的设计很少,课堂上也很少有学生展示成果或能力的时间,也没有发挥自我主动性的时间。所以这样以教授知识为主的一节课的教学根本无法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策略
(一)提高广大一线教师对核心素养的深刻认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这里的“道”并不只是指知识,它主要指的是“方法”——学习的方法。作为一位教师,我们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同时,我们也要为学生的未来做打算,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学生有哪些潜能、他们未来发展需要哪些能力和品质,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培养学生关键品格和关键能力。
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这里给广大一线教师的建议是:
1.尽可能多地参与核心素养相关的培训,并通过与实际学科教学相结合,把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落到实处。在提供更多机会让一线教师接触核心素养的同时,上级部门也要有相应的考核制度,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以此督促广大一线教师学习核心素养的前沿知识。
2.把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通过评课、议课,教研活动等方式把培养核心素养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师核心素养的养成也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榜样力量展示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课下陪学生阅读,培养素质,陶冶情操,身体力行来感染、影响学生。
(二)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更是传播知识的载体,通过知识传授,使学生视野得以开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然离不开知识的传授。通过学习知识,学生才能够提高能力,培养素质。知识对于核心素养的养成有着根基的作用。因此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也要立足于知识的传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切不可忽视。但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如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以及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定位由知识本位向核心素养本位转变
教学设计的定位也影响着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核心素养提倡培养的人才,不是只会背书而不会实际应用的书呆子,而是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素养、品质成功应用到解决复杂问题情境中的品格。因此,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到知识的学习,也要关注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养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就是核心素养本位的最佳结果。
经过实践的检验,关于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策略还会有更多的成果,具体到教学设计的方式上,可以进行项目学习设计,还有单元整体设计等,随着对这个问题认识地深入,以后还会继续探讨,愿我们都能乘着改革的春风,探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上的教学设计策略,助力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于泽元,王丹艺.核心素养对课程意味着什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05):21-28.
[3]张肇丰.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6(0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