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宁夏育才中学,宁夏 75002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和中学语文教育相融合成为时代与教育的进步的要求,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的入驻,给语文教学带来极大优势,它能够有效拓展课堂教学容量,丰富学生视野和语文知识,助力教师构建高效化情境教学,引学生入境,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热情,令其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当中,便于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在本文中,笔者将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中的运用提出自己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方面的要求势必会对教育人才指明一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以自己为榜样,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并在此背景下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一定情境下积极开展探索活动,让学生拥有极大的探究欲和探究兴趣,促使其逐步掌握更多语文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助力学生在语文道路上发展的更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水平。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中学语文教学呢?
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抛锚式语文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又称为“基于问题的教学”或者是“实例式教学”,它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情境化学习认知理论的重要模式之一。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之时需要融入到实际的环境中去亲自感受、体验相关问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开展学习活动。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该模式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当中,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旦教师引导学生确立一个中心问题,那么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就被固定住了,如同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和同学进行有效的互动与交流,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进行语文学习活动,完成主动学习和生成学习的目标,达到亲身体验学习的目的,这对于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抛锚式教学,引领学生进入相应的问题情境,进而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要构建抛锚式教学模式,需做到以下两点:
1.注重导入,“一锤定调”。课堂导入是教师开展教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的存在如同音乐家定调一般,第一个音定准了,合适了,才能够为接下来的演唱打下良好基础,上语文课也是如此,需要“一锤定音”,一锤定在学生的心灵上,让学生被课堂内容深深地吸引住。那么,教师应当怎么敲第一锤呢?如何敲?敲在哪儿呢?拿人教版的《包身工》一课来讲,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包身工的视频,利用较短的视频,让包身工这种职业走入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包身工,同时,笔者讲述一些有关包身工的其它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拉入课堂当中,让其同情、可怜这些包身工,笔者引导学生将包身工与当前处于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农民工、清洁工等)进行一系列的对比,让学生自觉关注起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接着笔者由视频为基础,提出问题,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比如“什么是包身工?”“包身工的来历是什么?怎么沦为包身工的?成为包身工后,他们的命运如何?”等等,让学生对包身工能够有初步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确定中心问题,固定“船锚”。当学生开始进入语文学习状态之后,教师需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确立中心问题,以有感染力或文章主题相关的问题开展学习活动,以固定“船锚”,让学生根据问题的指引自主开展学习探究活动,令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 水平。
还以《包身工》为例,上文以导入为主,接下来需要学生通过本文来对包身工制度的实质进行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并学会利用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具体分析对表达主题的作用,笔者以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文章进行探索,比如,“包身工这种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呢?”以此为中心议题,并延伸出以下问题,供学生理解文章,如“东洋厂为何会雇佣包身工?”“如何从《包身工》出发看报告文学的叙事手法?”“分析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的关系?”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探究、解决,笔者以引导者的角色在旁监督、指引学生,并对他们的结论做相应的点评和补充,借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文本当中的一大特色,即现实场景和历史事实的交叉,以便令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借鉴。
二、利用现代电教媒体的优势,创建生活化情境
叶老(叶圣陶)曾经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之前开创一种意境,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参与到学习之中,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现代电教媒体是集声、光、电影、形、色、动、静于一体的教辅工具,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善于发挥现代电教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学生自主进入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进而活化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高效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并将枯燥、抽象的语文知识以直观形象、动静皆宜的形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参与到学习当中,刺激大脑左右半球进行积极的活动,从而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比如,以人教版“荷塘月色”为例,为让学生掌握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即让学生走进作品中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学习作者运用的语言技巧,笔者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优势创建生活化情境,引领学生走入熟悉的环境氛围之中,如,笔者利用投影和图片的形式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颇令他们不宁静的事件展示出来,以唤起学生对文章的共鸣,让学生可以将这种情感“平移”到文章当中,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与此同时,笔者设置出一些问题,借以激起学生内心探究的“层层波浪”,让学生可以主动进行相应探究活动,如“为何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心里颇不宁静的表现有什么?”“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何还能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呢?”等,让学生利用手中电脑、手机上网搜寻或在文章当中寻觅踪迹,以便令学生体会出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链接聊天信息技术,构建自主学习平台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题意识......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课堂之上不仅需要重视学习情境的创建,课下也需要构建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可以随时处于学习状态,保证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巧妙利用微信公众号,搭建自主学习平台。教师应当遵循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课下以小组形式维护班级微信公众号的更新工作,一个小组设7名成员,每名成员分别负责一周的某一天软文更新,内容不限,课内课外的知识都可以,让学生拥有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锻炼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比如,学习“荷塘月色”“通感”修辞方法,并能够已用情境交融的特点写作相关文章,以达到写景抒情的效果。
2.利用QQ视频构建自主学习情境,给学生发展空间,让学生课下自主拍摄学习视频,以老师的身份讲授一个知识点,由教师审阅、检查,确定无误,即可上传班级QQ视频,让学生们自行观看、下载、学习。在QQ视频当中上传的内容,教师可以不拘泥与形式,比如,学生可以以演讲的形式拍摄视频,也可以以论辩形式辩证一个知识点,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口语表达能力等。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云共享、校园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或者利用校园网布置语文作业,让学生通过它了解语文课程,以便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语文学习,保证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极大的优势能够帮助教师构建高效化的语文课堂,加大课堂信息容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下大大提高想象能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携手信息技术,助力中学语文教学[J]. 刘星.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20(01)
[2]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融合研究[J]. 袁英. 决策探索(下).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