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上)25期   作者:阿不力孜·阿不都
[导读] 数学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阿不力孜·阿不都
        新疆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中学 839303
        
        摘要:数学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方面尚未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价值。另外,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使学生很难理解。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恐惧感。学习情境的引入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本文主要分析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前言:在长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教师局限于固定的单一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课堂气氛过于压抑,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严重不符。小学数学不仅要注重教学效率,还需要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制定符合当前学生需要和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1新课程标准下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意义
        1.1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在教学中教师会直接决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教学要求去做,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让学生抵触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降低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那么有什么问题学生也都会主动对教师提问,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鼓励学生学习和提出质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会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1.2让学生更愿意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
        学生如果能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轻松。在数学这个学科中有大量的数字以及数量关系等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困难。但是教师如果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就可以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升,学生就能在数学学科中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措施
        2.1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多媒体设备逐渐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文字、音频等媒体,创设有趣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认为如果他们说得太多,学生的分数就会提高。他们很少考虑学生是否理解。数学作为一门很难理解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又是一门很难理解的学科。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恐惧感。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就像学习加减乘除运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片段,在播放视频的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数学的真正价值。
        2.2更新现行教学模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更新当前教学模式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抛弃传统的灌输型、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教学形式来开展教学工作,像微课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够实现将教学重点放在短视频中,利用视频的形式来让学生学习,通过采用微课教学法,不仅能够节约教学时间,还会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进行碎片式学习、移动式学习,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捐书活动”这一内容时,可以提前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并提前制作两个长度约为三分钟左右的小视频,在视频当中为学生系统讲解整数的加法运算手段以及规则,然后再将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同下完成自主学习,开展简单的练习。
        除此之外,实物教学法的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并未形成良好的学习理念,而通过利用实物进行教学,会提升学生的处理问题能力。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要求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钟表这一教学工具,实现在授课中为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了解钟表,并懂得时间是如何进行换算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也要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在为学生完成教学工作后,进行回顾,掌握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落实在后续教学工作中及时转变教学策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学,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2.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教学本身没有规律可以遵循的,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并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人参与课堂。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重视这种差异,当发现学生和学生之间掌握某个知识点存在问题时,应立即给出帮助。有些学生具有很强的读写能力,可以很快记住教科书中需要记忆的字,但是,文章的主旨却是理解不足。有些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但应用创新能力不到位,无法有效地得出自己的想法等,这些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客观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不能由于一个学生的进度而停止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这对教学本身没有好处。通过观察和总结,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分组,同桌搭配,相互配合,实现优化教学。同时,他们可以积极地了解学生对实际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每个学生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实现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掌握。这不仅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成长发展和实践有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2.4创新抽象数学知识的教学
        数学知识相比较语文等学科的知识来说,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会更抽象一些,但是小学生的思维会更偏向于形象化。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这些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形象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数形结合思想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将抽象数学知识形象化转变的方式。教师利用数学教学中的图形来表示抽象的数量关系,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能够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和是 10 的加法和 10 减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形将数字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学会 1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手中收集 10 支铅笔,之后教师可以还给学生 2 支铅笔,这时教师可以问一下学生现在有几支铅笔?学生可能无法直接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但是学生看到教师手中的铅笔从 10 支拿走两支,数一下教师的手中还剩 8 支铅笔,这时学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其中的概念,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有助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将数学问题简单化。教师利用这样创新教学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可以降低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难度,同时还能满足新课标下要求的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小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和主体思维的关键阶段。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及时更新和改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为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永红.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学周刊,2020(5):46.
        [2]梁志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