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上)25期   作者:孙垂森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方式太过于单一枯燥,并
        孙垂森
        安丘市新安街道关王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方式太过于单一枯燥,并且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的教授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使得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下,而且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逻辑思维能力薄弱,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当前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桥梁,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应帮助学生对世界形成正确的认知,使学生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教学数学理论知识,而没有将数学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只会因为枯燥的学习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对于个人来讲,能力远比知识重要。数学这门学科特殊性使然,逻辑性较强,涉及到对数学对象属性的分析综合与推理论证。小学阶段学生前期所接触的知识较为简单,可能不会存在学习问题,但随着教学进度的加快数学学习变得不再简单,学生学习吃力,容易产生区别厌恶的内心倾向性。当内心倾向性产生时教师开展教学工作难上加难。学生具有一种前后一贯的有条有理的思维非常重要,有了逻辑思维能力在面对数学知识时能够遵守思维规律正确合理的思考,个体能力增强不会被数学困难打倒。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出于学生个体发展考虑,具有必要性。要知道,教育部门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工作,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特性进行了考虑,最终将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小学数学培养要求。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必须要完成这一任务,不能够脱离于此。总而言之,为了避免学生陷入未来可能发生的学习困境身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能力的促进者要为学生负责,提前考虑到学生日后学习发展方面,重新进行教学规划,将逻辑思维培养渗透到教学全过程。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好老师。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将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将会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产生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天气晴朗时走出教室,利用三角形和光线直射的原理,在教学楼的后面用三角板计算出教学楼大致的高度,并向学生提问:“这种计算方式的原理是什么?”学生可能不知道具体的数学原理,但是学生却会对依靠一个小小的三角板就计算出教学楼的高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情境教学方法
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的思维意识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情境教学法来构建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深化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全面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播放一些超市购物的短视频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来计算出消费金额。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紧密地联系了生活实践,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主动思考,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促进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提到因材施教,到了现阶段,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似乎很难做到这一点。事实上,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该将因材施教的方式充分利用起来,因为小学生在生存环境与认知能力等方面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将学生一视同仁,而是要区别对待。根据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优等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而对后进生则注重其基本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最终,不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因材施教中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培养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数学学习中,公式和规律是很常见的内容,这些公式和规律一般都可以通过演绎和归纳法来提炼。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熟悉这一方法上,通过推论概括出解决一种或多种类型问题的方法。教师从简单到复杂,从表层到每一层使用循序渐进的问题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使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转换为一个明确的想法和思路来解数学题。运用分类及比较方法,将各知识点的内部关系联系起来,从而掌握全部知识,以便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似点,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提升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
学生遇到较难的应用题时,可能由于问题过于抽象而无法构建解题思路,此时可考虑通过图形转化的方式,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以提高解题效率。其中,数形结合是一种常用的提升学生思维转换能力的方法。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分为两种:第一,运用图形来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第二,借助数的精确程度来表示图形。两种方法都能够让学生对复杂的图形问题或者可用图形解答的问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就变得更加容易。例如,在计算操场周长时,学生可以在纸上描绘出操场的形状,了解操场周长等于两条线段加上两个半圆周长,从而找到题目的突破口,轻松解决问题。
(六)根据数学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展开强化训练
教师应该注重练习题的设计,控制习题的难易程度,让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习题,这有利于增强学生解题的自信心。同时,教师也要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个别难度较大的附加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体会探究的乐趣。教师在挑选题目时,要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思维性较强的题目,辅之有效的逻辑思维培养方式。通过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反复强化学生的各种逻辑思维能力,要相信熟能生巧。当然,这里不是提倡搞“题海战术”,教师除了控制练习题的难易程度之外,还要注意把握练习题的数量,陷入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只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情绪。
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能够判断出,数学逻辑思维的全面养成有助于小学生灵活思考相关数学问题,运用缜密的数学思维来思索数学课堂知识,进而形成小学生的良好数学实践素养。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对于全班小学生应当给予支持与鼓励,引导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互动,并且运用有趣方式来启发小学生深入思索数学课堂问题,形成数学科目的良好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松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华夏教师,2019(35):5.
[2]杨新林.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9(11):56.
[3]刘俊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97.
[4]考逾青.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85.
[5]砂国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