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明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大因镇龙化小学 河北省保定市 072550
摘要: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改革政策的支持和大力扶持,才有今天的成就。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年龄小且缺乏丰富的阅历,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而古诗词相对抽象,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语言阅读能力,因而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不感兴趣,致使古诗词教学效果不佳。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式及内容逐渐多样化,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进而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获得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思想情操的陶冶。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发展迅速,带动我国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做出了新的要求,在语文学习中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关于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的授课过程中要提升语文教学水平,现阶段,进行创新性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已经成为当下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必然选择。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1.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古诗词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修辞技巧。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的古诗词更是传承千年的经典,无论是古诗词内容还是形式,都是精华。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能加深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熏陶,对于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2.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古诗词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和美学元素,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能有效启蒙小学生的文学和美学意识,在古诗词文学元素和美学元素的熏陶下,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会受到深刻影响,因此,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文学品位、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2.1通过吟诵进行指导
小学教师需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指导。这样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我们在学习《咏柳》这首古诗时,教师首先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古诗词的阅读,让学生们能够基本上把握诗词的意境、情感等。接着,再为学生们进行分组朗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教师需要为学生们做好指示,让学生们模仿《咏柳》吟诵音频来感受文章的主旨。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其中蕴含的情感进行深层次理解和体会,在吟诵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美感和独特韵味。
2.2体会古诗词中的美,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的很多古诗词有着优美的意境,形式也丰富多彩,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蕴含了我国传统的文化、道德等内容。教师应该把握住古诗词中的意境美,从而向学生传递这些美的思想,为学生营造美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古诗词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为进一步渗透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另外,古诗词的意境美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比如,《稚子弄冰》,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教师可以找一些视频或者是图片向学生介绍古时儿童玩冰、把冰当做锣敲打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游戏的兴趣,以及探究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2.3加强意象意境教学
古诗词不仅具有凝练含蓄的语句,还具有优美的意境意象。所谓意象,是指被诗人情感化的个体事物。意象中融入诗人的情感。诗的意象最终构成了诗的意境。
要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关键在于理解古诗词的意象。古诗词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和外物景象的统一,体现了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外物的融合。而古诗词的意境往往蕴含了诗人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情思。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领会。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领悟,必须依靠想象联想,才能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古诗词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将语言符号巧妙转化为生动的意象,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联想体验,实现入境悟情。例如,教师在开展陆游的诗《示儿》的教学中,重点抓住一个“悲”字,引导学生联想诗人的悲凉画面,学生眼前似乎出现诗人老泪纵横的形象,弥留之际的诗人,声音微弱地呢喃道:还我河山,收复中原。学生通过联想这一意象,瞬间体会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古诗词的意境只可意会,不能拘泥于理性分析,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去感悟古诗词的意境,领悟古诗词的意蕴。例如,教师在开展《游园不值》的教学中,抓住关键句“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导学生对小园内的春色进行联想,学生纷纷展开联想,并用语言对联想的景象进行描绘。教师抓住“红杏”这一意象,巧妙设问,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加深了学生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意境的领悟。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古诗词意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而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实现对古诗词意境的深切领悟。
2.4整体分析体会作者情感
在进行前两部分的分析以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古诗词进行背诵记忆,就要对诗词有整体的把握。比如,在讲解“相煎何太急”的典故时,教师通过典故来介绍当时的故事背景,在讲解的过程中,重点对曹植的“七步诗”进行讲解,来让学生对整首诗有整体的感悟和正确的理解。同时还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诗词的分析与理解,这是帮助学生体会到诗词情感的基础。让学生明确诗词的词眼,把握诗词的中心句、中心词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步骤有方法地对诗词进行分析和感悟。
2.5加强古诗词赏析教学
古诗词意蕴深刻,言浅意深,文化底蕴博大精深,且形式丰富,包括抒情诗、咏物诗和言志诗等,这类诗中蕴含了诗人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深刻的哲理。学生一般不易理解。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古诗词赏析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思。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加强了赏析教学。笔者首先介绍了王安石的生平经历,特别是其推行变法的历史背景,其次赏析道:这首七言绝句,既有抒情的意味,又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据王安石看来,京口与瓜洲仅有一江之隔,但自己居住过的地方却隔着层峦叠嶂的数重山峦,春风再次吹向江南大地,将田野吹绿,明月照耀之下,他却感慨何时才能与明月相伴回到家乡呢?这表面上看,是作者思念家乡,其实是一语双关,暗示自己将再次登顶政坛推行新政。小学语文教师对古诗词进行赏析教学,要抓住关键句和重点内容,有侧重地进行赏析,据此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教师在开展《题西林壁》的教学中,重点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进行赏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此句蕴含的哲理是要从不同层次和方向对事物进行分析,要看到事物的整体和全局,不能局限于某一侧面认识事物。通过赏析教学,学生深刻理解了这首诗。
结语
我国古诗词文化传承至今,并且在新时代下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其中所蕴含着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还有中华民族的精神。因此,古诗词属于国学教育的一个分支,一定要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授国学。由此可见,在课改背景下,研究如何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余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祖国,2017(08).
[2]宋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时代教育,2016(24).
[3]张惠.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