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上)25期   作者:张建锋
[导读] 在初级教育阶段,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了解外部世界、
        张建锋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大赵峪街道办事处龙山小学(陕西 商洛)  726000
        摘要:在初级教育阶段,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了解外部世界、完善个人价值体系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个性发展的主要媒介。但是课本中的阅读文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来筛选合适的文本,同时立足当前的教育教学背景优化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和方法,以便促进课内与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衔接,为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对学生而言,阅读的好处不言而喻,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指导学生选择优秀的读物迫在眉睫,这也是课外阅读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常见的问题
        (一)学生的阅读内容非常单一,没有做到多元化阅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书目来进行阅读,而这样的阅读方式会让他们的阅读面非常得窄,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些小说或者是诗歌来进行阅读,没有广泛地涉猎到更多的阅读书目,不利于他们对于多方面语文知识的吸收以及学习。
        (二)教师不重视课外阅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在学生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影响深远。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教师存在对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不重视的现象。他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课外阅读,没有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阅读指导,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家长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尤其是对课堂知识的把握,有些人甚至认为课外阅读是“不务正业”。家长对于教学工作的片面认识,也是造成课外阅读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
        (三)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长期以来对于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此这就造成了小学阶段的很多语文教师只能够自己摸索阅读课堂的教学目标,并且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体会来设定自己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依托课本内容为学生推荐优质课外书
        为了使课外阅读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来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从而不断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并辅助其更加全面、深入地把握课文的主题与内涵,继而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水平。比如,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课内文本的体裁、写作对象为学生推荐课外书,或是根据节选文章为学生推荐整本书籍,由此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与分析中积累更多文学知识,从而在课内外的衔接中不断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顺利增强课外阅读的成效。
        (二)激发兴趣,提示方法
        学生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生都会对图文丰富、故事性强的书籍感兴趣,教师可以从这一类的书籍中选择有意思又具有教育意义的书,自己先进行阅读,然后讲给学生听,讲到故事高潮处停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探索后面的故事情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1.培养家长“读”的习惯。

如何在家庭里营造阅读的氛围?常常有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不妨试试读故事给你的孩子听吧。从教十几年以来,遇见过的学生成百上千,却从未见过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在读故事给学生听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停下,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和学生一起探寻书中的秘密,一起被书中的故事感动,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想让学生爱上阅读,那就从此刻开始,做一个爱“读”的家长吧!把好的故事分享给学生。2.安排阅读的“空间”和“时间”。如何让学生喜爱阅读呢?不妨把书放在学生目之所及之处,如学生的书桌旁、沙发旁、电视机旁,学生可以随手拿到,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有想翻一翻的欲望了;或者每周多抽出一些时间带着学生泡在书店里,和学生约定阅读的时间并互相监督,带领学生走进书的海洋,你会感到脚步不由得放轻,甚至会感觉到那里的空气也是不一样的。
        (四)明确要求,培养习惯
        课外阅读要有一定的要求,才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目标。阅读目标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而有所不同,诗歌类的文章要能够领会文章的意思,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历史类的文章,要了解整个历史事件的梗概、起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自然科学类文章要明白其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对于不明白的内容要鼓励学生积极询问,对于一些重点内容以及段落等,可以要求学生熟记甚至进行仿写,以此来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时,对好的词句进行勾画、抄写、背诵都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将课外阅读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摘抄要进行分类,分修辞类、人物描写类、抒情类、叙事类等,教师要进行定期检查,这样能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
        (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阅读
        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喜欢上课外阅读,很多语文教师都会选择在一开始的时候鼓励学生们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一些文学作品,这时候有的同学就会选择小说,有的同学会选择诗歌,还有一些同学会选择名著等等,但是学生们喜欢的面毕竟是非常狭窄的,在学生们接触并且已经熟悉课外阅读以后,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多样化的课外阅读,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知识面,而且对于他们语文整体成绩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
        (六)重视方法传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成效
        1.辅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为学生传授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并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进行灵活应用,从而不断提高其阅读水平,切实增强课外阅读成效。比如,教师在讲解阅读文本时,可以为学生传授精读、默读、速读等方法,然后强调每一种方法的适用情况,用以指导他们在课外阅读中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读书方法,由此使其在阅读中把握重点、获取完善信息,以便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成效。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也要鼓励他们养成积累的习惯,以便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库,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名人名言或是一些经典的案例、事件摘抄下来,并在课余时间拿出来进行阅读和复习,由此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成效,辅助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
结束语
        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不仅可以增加其阅读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还能促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对现有的文本信息进行提取和整合,继而有效增强其阅读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发挥个人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有效指导,以便使他们在阅读的同时积累更多语言素材、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并受到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美好情感熏陶,继而促进其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莉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56.
[2]张明凤.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J].新智慧,2020(11):127.
[3]宋春城.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指导策略[J].读写算,2019(27):191.
[4]吴治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才智,2019(25):155.
[5]国靖.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3):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